珊蒂与月晕
今年4月满月的月光穿过地平线附近的高层云,为这片夜晚的花园景色投下暗影。
这张广角照片除了拍下看守花园大门的狗狗珊蒂之外,还记录了明亮月轮的22度冰晕。
不过,6月的满月也会投下暗影。
在这个月,月亮满相出现在6月22日的世界时(UTC)01:08。
这个时间点,则是夏至在6月20日20:51 UTC降临后的28小时左右。(译注:+8时区的夏至点落在21日清晨4:51)
位于其最南赤纬位置、亦有草莓月之称的6月满月,当然也能在朦胧的夜空创造出张角22度的月晕。
apod
缩时影片:极光、稳定极光红弧与银河
这个不寻常夜晚的天空发生了什么事?
在这部全长4个半小时的360度全景影片里,最吸睛的或许是粉红和紫色的极光。
而拍摄影片的5月11日那晚,也因出现了全球性可见的极光而闻名遐迩。
在影像里,随著夜晚流转,带状极光在天空摇曳,银河系的中央盘面升起,恒星随著地球自转而迁移。
影片同时也记录了出现在极光上方,变化极为缓慢的罕见带状稳定极光红弧(SAR)。
地平线下方的亮闪,是来自路过的汽车,而天空中的移动光点则是卫星和飞机。
这部影片是用4部相机摄于在中国的新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sAZYNwDgk?rel=0
哈勃影像:星系NGC 1546
哈勃太空望远镜于6月14日重新上线进行科学观测,并利用其新的指向模式,在地球轨道上拍下了这张螺旋星系NGC 1546的清晰影像。
作为剑鱼星系群成员之一的这个宇宙岛,距离我们仅有5000万光年。
NGC 1546的星系盘相对于我们的视线有点侧倾,因此透过其星系尘埃带,可见到后方年老恒星散发的黄光和泛蓝的新诞生恒星区。
此外,在这片哈勃望远镜视野里,到处散布著更遥远的背景星系。
自1990年升空运转以来,哈勃已探索宇宙超过了30年,并在最近欢渡了34周年庆。
彗星13P/奥伯斯
经过68年后,彗星13P/奥伯斯(Olbers)会再次回访太阳系内围,而这不是会造成矛盾的悖论。
这颗周期性的哈雷型彗星,将于6月30日运行到最靠近太阳的近日点。
目前它是地球北半球夜空中,用双筒望远镜观测的低角度标的。
不过,这幅彗星13P的清晰望远镜影像,则是叠合自摄于6月25日晚的多张照片。
影像清楚的呈现了这颗明亮彗星的宽广扇形尘尾、淡绿彗发、和破裂零散离子尾,以及离子尾受到源自活跃太阳的太阳风之吹袭而摇摆不定。
这片以天猫座方向昏暗恒星为背景的视野,跨幅超过2度。
林茨暗星云1251
恒星正形成于林茨暗星云1251(LDN 1251)里。
距离大约1,000光年、漂浮在我们银河系盘面上方的LDN 1251,有个颇能抑制食欲的“腐鱼星云”之昵称。
此外,这团尘埃分子云是位于仙王爆发区方向的暗星云复合体之一部分。
在各个电磁波段针对这个黝黑星际尘埃云所进行的探索,发现了许多与新诞生恒星相关的高能激波和外泛流,包括散布在这张清晰影像中的特征性泛红赫比格-哈罗天体。
在这片视野中,还可见到藏在广袤尘埃云后方、隐约可见的遥远背景星系。
这幅迷人的影像,大约涵盖了4个多满月的天空,以LDN 1251估计距离来换算,其宽度约莫有35光年。(Lynds Dark Nebula 林茨暗星云; Rotten Fish Nebula 腐鱼星云)
巨蛇星云的原恒星喷流
这幅来自韦伯太空望远镜的特写影像,呈现了巨蛇星云里的新诞生恒星所发出的物质喷流。
这些原恒星的外泛流,为指向相反的成对双极喷流。
它们喷射的方向,则垂直于环拱旋转塌缩的婴儿期恒星之吸积盘。
在韦伯的这张近红外相机影像里,泛红的色泽来自喷流冲撞周围的气体和尘埃时,所产生的分子氢及一氧化碳辐射。
这张清晰的影像,首次证实在巨蛇星云里所侦测到的个别喷流,大致沿著相同的方向排列。
此结果虽然与预期相符,但是直到韦伯为这个活跃的年轻恒星形成区拍下了细致的探索影像,才得以清楚目睹。
影像里,带著韦伯望远镜特有衍射芒的天体,是位于前景的较明亮恒星。
以巨蛇星云1,300光年的估计距离来换算,这片宇宙特写视野的宽度约为1光年。(Serpens Nebula 巨蛇星云)
夏至的满月
这轮在日落时升起的六月满月,东升的时间点与夏至相去不到28小时。
由于月亮皆徘徊在太阳视运动所在的黄道面附近,所以当北纬地区夏至白天的太阳高悬时,那晚的六月满月就会低垂。
如这6月21日拍摄于土耳其 布尔萨市的屋顶夜空影像所示,月出到月落之间每10分钟记录一次的月迹,皆出现在地平线附近。
2024年的月亮位于大至点,这是由月球轨道为期18.6年的进动周期,每个月所造成的月出和月落的南北仰角极限。
也因此,这次六月夏至的满月,是最贴近地平线的最南月出和月落。(major lunar standstill 月亮大至点)
M83: Star Streams and a Thousand Rubies
Image Credit & Copyright: Michael Sidonio
卡西尼号影像:土星的色泽
土星的色泽是怎么来的?
这幅以土星为主题的影像,其中的色泽,要比如果漂浮在这颗环系巨行星附近之人类肉眼所见,稍微夸大一些。
这幅影像,是由在2004年至2017年之间探索木星的卡西尼号太空船摄于2005年。
影像中,壮丽的土星环乍看像一道略弯的线条,其棕色的色泽部分来自它辐射的红外光。
而最能呈现土星环复杂结构的,反而是它投射在这颗行星上半部表面的暗影。
土星的北半球之所以看来有点泛蓝,原因和地球蓝天的成因雷同,源自这二颗行星清朗天空中的分子,散射蓝光的能力高于散射红光所致。
然而在望进土星的云层深处时,土星云自然的金黄色泽变得极为明显。
不过,为何土星的南半球并未有泛蓝的色泽,其原因目前仍不明,假说之一认为或许和该处的云层较高有关。
此外,为何有些土星云是金色的,其成因也不明。
地球升起:影片重现
在这部影片的第12秒附近,出现了极不寻常的景观 - 地球缓缓的升起。
这种前所未见,地球从月亮临边升起的景象,发生在55年前,并让阿波罗8号的组员惊喜交加。
于是他们手忙脚乱的拍下了一张张照片,记录因阿波罗8号绕行月球而出现的震憾景观。
这部主题影片是这个事件的现代重现版,用以模拟如果是用电影摄影机拍摄会带来的视觉感受。
影片里,我们熟悉地球的彩色球形身影,从陌生的月面景观后方升起。而这个场景,可视为地球较熟悉的月出景观之翻版。
对许多人来说,这幅景象提醒我们人类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因为这个蓝色的球体,就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这部2分钟长的影片并非缩时,而是地球在阿波罗8号视窗里升起的真实速率。
经过7个月及3次任务之后,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不只是绕行月球,甚至还降落在它的表面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R5QqhPq1Ik?rel=0
M83:恒星流与千颗红寳石
庞大、明亮而且美丽的螺旋星系M83,位于长蛇座的最南端,离我们只有1千2百万光年远。
宽约40,000年、拥有鲜明壮丽螺旋臂的M83,有南风车星系之称。
而镶在它螺旋臂上的厚实尘埃带边缘之众多泛红恒星形成区,更为它博得千红宝石星系的美称。
此外,这幅全新的深空数位影像,还记录了这个明亮星系的昏暗绵延外晕。
在这片宇宙视野里,蜿蜒向底缘伸展的恒星潮汐流,则是被合并的较小伴星系之破坏性重力扰动,从大质量M83拉出的碎片。
1990年代时,天文学家大卫.马林及布莱恩.哈德利透过强化照像底板,发现了这道难以捉摸的恒星流。
NGC 602:牡蛎星团
这幅影像里的星云或许形似牡蛎,恒星则像珍珠,但也请欣赏更后方的天体。
在离我们约20万光年远的银河伴星系─小麦哲伦星系之边缘,座落著NGC 602这个稚龄500万年的年轻星团。
而在这幅来自哈勃望远镜的引人赞叹影像,以及组合自钱德拉天文卫星X射线波段和史匹哲望远镜红外光数据、为它增添风采的轮替影像里,NGC 602仍然包覆在孕育它们的壳层状气体和尘埃之内。
在影像里,如梦似幻的云脊及后掠的尘埃和云气,暗示在NGC 602里,大质量年轻恒星所发出的高能量辐射和震波,已侵蚀了附近的尘埃,并触发从星云中心渐次向外蔓延的恒星诞生活动。
以小麦哲伦星系所在的距离来估计,这幅主题影像涵盖了大约200光年的区域。
此外,这张清晰的多波段彩色主题影像里,还可见到各式各样的迷人背景星系。
这些背景星系的距离,至少要比NGC 602再远上数亿光年。
JADES-GS-z14-0:最遥远天体的新记录
如果我们能看到宇宙起源之初,会看到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星系正在形成。
不过,那时的星系长什么模样?
最近随著内有现知最遥远天体的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影像的分析结果之发布,这些提问的答案有新的进展。
大多数星系形成于大爆炸后约30亿年,但有些星系形成的年代更早。
这幅影像嵌图里的JADES-GS-z14-0,就是一个形成于宇宙起源后仅3亿年的昏暗模糊星系。
以专业术语来说,这个星系位于创红移新记录的z=14.32之处,也就是说,它存在时,宇宙的年龄只有目前的50分之1。
在这幅主题照片里,几乎所有的天体都是星系。
时间螺旋
自宇宙创生以来发生过什么事?
这张图所示的时间螺旋,呈现了其中的一些重要里程碑。
螺旋的中心是大爆炸,也就是远在约138亿年前的时间起点。
大爆炸后的数十亿之间,原子形成,接著原子形成恒星,然后恒星和气体再聚成星系;我们的太阳诞生,地球紧接著在大约46亿年前形成。
地球上的生命大约起始于38亿年前;随著细胞的出现,光合作用在10亿年内发生。
然后大约在17亿年前,多细胞生命开始繁衍。
鱼类在大约5亿年前开始于大洋中游动,哺乳动物于大约2亿年前开始在陆地上行走。
人类大约在600万年前出现,在1万年前左右建立了第一批城市。
这个时间螺旋图示到此结束,但或许可再加上近在75年前开始的人类太空飞行,及近几年兴起、有实用性的人工智慧。
美丽的三叶星云
美丽的三叶星云是研究宇宙天体对比的好标的。
亦称为M20的三叶星云,位在星云拥挤的人马座内,离我们约有5,000光年远。
三叶星云是位在我们银河系盘面上的恒星形成区之一,同时拥有三种基本形态的天文星云:被氢原子辉光渲染成红色的发射星云、尘埃反射星光所形成的泛蓝反射星云、以及名为暗星云的致密尘埃云之剪影。
此外,在不透光的尘埃带之切割下,明亮的发射星云被分割成不等的三片,因此为它博得三叶星云之称。
在发射星云中心的中右上方,有新生恒星发出的喷流和所雕塑出的云气柱,这些因哈勃太空望远镜为此区拍摄的特写影像而声名大噪的天体。
宽约40光年。肉眼不得见的昏暗三叶星云、于地球天空的张角几乎与满月相当。
暗饰带星云
天空中那怪异的棕色带状物是什么?
在观测星团NGC 4372时,观测者常会注意到附近有一条绵延约3度的不寻常暗带。
这条暗带,其实是有暗饰带星云之称的颀长分子云。
而这张照片所呈现的暗饰带星云,横亘在一片多彩的富星场中央。
这团星云的暗沉色泽,来自于能轻易散射可见光的高密度星际尘埃。
照片左侧的模糊的泛白光斑就是球状星团NGC 4372,而星团右上方的泛蓝亮星则是苍蝇座γ。
使用高倍率的双筒望远镜,可以在南天的苍蝇座方向找到暗饰带星云。
(Dark Doodad Nebula 暗饰带星云; “Doodad” 不知名的东西、那个什么东西.)
NGC 7789: 凯洛琳的玫瑰星团
在仙后座方向的银河富星场里,可见到大约8,000光年远的星团NGC 7789。
它是天文学家凯洛琳.赫歇尔于18世纪末所发现的深空天体, 因此这个星团有凯洛琳的玫瑰星团之称。
而它在小望远镜里深具暗示性的重瓣外观,则是由星团里的拥挤成员星和空洞所交织而成。
这个疏散星团目前的推估年龄大约为16亿年,所以有些成员星已现出老态。
这个星团内的所有恒星,可能都诞生于同一时期,但较亮且较大质量的恒星,也较快地用完核心的燃料。
在这幅美丽的彩色合成影像里,这些恒星已经从像太阳这样的主星序恒星,演化成为带著泛黄色泽的红巨星。
根据量测的色泽和亮度,天文学家可以计算星团内何种质量(即何种年龄)的恒星,会开始离开主星序变成红巨星。
在这幅清晰的望远镜影像里,宽超过50光年的"凯洛琳的玫瑰星团"之跨幅约为半度,大约和满月的张角相当。(Caroline's Rose 凯洛琳的玫瑰星团)
瑞典上空的彩云
为何这些云的色彩会如此缤纷呢?
一种相对少见的彩云现象,可让云带著不寻常鲜明的色彩或变得所有色彩并现。
影像中这种亦名为贝母云或珠光云的极地平流层云,是由大小几乎均一的小水滴所组成。
而当太阳位在适当的位置,同时观察者又未直视太阳时,偶而可以见到这种薄云大量、同相的绕射阳光,把不同色彩的阳光折到不同的方向。
因此人们就会看见不同颜色的光,来自稍微不同的区域。
许多云刚开始形成时,常有一些均匀且可以产生彩云的区域,不过很快的就长得太厚、混合过度、或离太阳的角度太远,以至于无法产生这种鲜明的色彩。
上面这张主题影像及附随的影片,是在2019年底摄于瑞典的厄斯特松德市。
哈勃影像:蝌蚪星系
这个星系为何有这么长的尾巴?
在这幅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数据库制作出的精采影像里,遥远星系织就了美丽的背景,而主角则是备受扰动的螺旋星系Arp 188(蝌蚪星系)。
这只宇宙级的蝌蚪位于北天的天龙座方向,离我们只有4亿2千万光年远。
它吸睛的尾巴则长达28万光年,上头有许多庞大明亮的泛蓝星团。
形成假说之一如是说:有个小而密实的星系,曾经从这片视野的右方向左方掠过Arp 188,然后被二者之间的引力甩到后方去。
在靠得很近的时候,潮汐力把这个螺旋星系的恒星、云气和尘埃拉了出去,形成一条怪异但很很壮观的长尾。
这个闯祸的星系,据估计位于蝌蚪星系后方约30万光年的地方,透过右上角前景旋涡臂的缝隙就能看见它的身影。
就像地球上同名的 动物一样,随著蝌蚪星系的年龄增长,它的尾巴 很可能也会消失,而位于长尾上的这些星团,会成为这个大螺旋星系的小型伴星系。
系外行星大观
其他恒星是否也像太阳一样拥有行星?
当然有。
支持的证据包括:周围绕行的行星之重力所引起的微量母星晃动,以及行星通过恒星前方时所造成的微小星光减弱。
到目前为止,总共已经发现了超过5,500颗系外行星,其中的数千颗,是由NASA的开普勒卫星(Kepler)和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任务所发现的,还有100多颗,是由欧南天文台的地面HARPS仪器所侦测的。
这张主题图示,呈现了部分这些系外行星可能模样的揣测。
图示中央的海王星级行星之所色泽泛蓝,是由于它们可能含有会散射蓝光的大气甲烷。
图示两侧的木星级行星,由于其大气可能含有少量的碳,经由散射可能让这些行星的外观呈棕色和红色。
图示里还间杂著许多色泽各异的地球级石质行星。
随著发现和研究更多的系外行星,人类对类地球行星的普遍性及宇宙中生命有多常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维利亚里卡火山与星空
在罗马神话里,当火神弗尔肯挥动他的铁匠锤时,天空就会起火燃烧。
智利的维利亚里卡火山最近一轮的喷发,就生动展示了这种火光(其实是熔岩的明亮蒸汽与火山灰)和我们银河系、大及小麦哲伦星系的星光之间的美妙互动。
此外,于这部缩时主题影片里,在维利亚里卡火山喷发的同时,地球也在星空下自转。
拥有约1350座火山的地球,与木星的木卫一同为太阳系中地质活动最活跃的天体。
虽然这二个天体都拥有壮丽的火山景观,但火山存在的原因不同。
地球的火山通常出现在缓慢移动的表层板块之间,而木卫一上的火山,则是因为木星潮汐引力的搓揉所致。(Vulcan 火神、弗尔肯;Villarrica volcano 维利亚里卡火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X4ozspTPQY?rel=0
美国佛罗里达州上空的夜光云
这团云有二个不寻常之处。
首先,它是罕见的夜光云,意即它是夜晚才可见的云种,而且可见时段紧在日出前或日落后。
其次,这团夜光云的起源已知。
在此一稀有的案例里,这片在高层大气中反射阳光的冰晶之来源,可以回溯到大约30分钟前,于附近发射的一枚太空探险公司的火箭。
这团正式名称为极地中气层云的冰晶云,其絮丝状涡旋的核心恰好位于东升的新月前方。
这张主题影像和附随的影片,是大约在一星期前摄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
月亮右方的光点是木星,而右侧地平线上方的虚线状光迹则是来自一架飞机。
彗星状云球
这些不寻常的星际结构是什么?
这些边缘明亮、形状带著流动感的结构,位于南天的船尾座和船帆座接壤的这片富星场之中心附近。
这些由星际气体和尘埃组成的、约有光年长的成群彗星状云球,离我们约1,300光年远。
来自附近炽热恒星的高能紫外光,雕塑了这些云球并电离它们明亮的边缘。
除此之外,可能是受到船帆超新星的影响,这些带著后掠形状的云球,其尾部指向远离船帆超新星遗迹的方向。
在它们内部以低温气体和尘埃为主成分的核心,可能正在塌缩形成小质量恒星,而恒星的形成最后会导致这些云球的消散。
事实上,位于影像左上方的彗星状云球CG 30的头部附近,镶著一小片泛红的辉光,而这正是恒星形成早期所发出的高能喷流造成的特征标志。
M24:人马恒星云
有别于梅西叶著名星表里的大多数深空天体,M24并不是明亮的星系、星团或星云。
它是邻近不透光星际尘埃云上的裂缝,因此让我们得以窥见位于我们银河系人马旋臂上的遥远恒星。
当你把双筒或小望远镜指向这道裂缝时,你的视线穿过一扇宽度超过300光年的视窗,看见距离地球约10,000光年或更远的恒星。
在这片壮丽的星野里,偶而亦有人马小恒星云称号的M24内之亮星,位于中左方。
这幅涵盖人马座约6度(12个满月)宽度的望远镜影像,记录许多位在银河中心方向的尘埃云和星云,包括M24中心附近的暗星云B92及B93。
人马三重星云
用望远镜巡礼人马座和恒星拥挤的银河中心时,这三个明亮星云经常是拍摄的标的。
其实远在十八世纪时,梅西叶就编录了其中的两个星云,它们分别是影像中上方的大星云M8和左下缘附近的美丽M20。
第三个发射星云则是M8右方的NGC 6559,二者之间隔著一道黝黑的尘埃带。
这三个星云,都是距离在5千光年左右的恒星诞生区。
跨幅超过100光年的庞大M8,亦名为礁湖星云,而M20常见的昵称是三叶星云。
影像中,明亮氢气云发出的红光,是这些发射星云最主要的色泽,而三叶星云内高反差的泛蓝区域,则来自被尘埃所反射的星光。
这片宽广的星际视野,涵盖约4度(8个满月宽度)的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