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 微笑 🌕🌕🌕🌑🌑
恶灵本体亲自催人上班,有点破功;觉得编剧确实是洋脑瓜,东亚人表示你最多不就是让我死吗我死了你还能拿我怎么样呢——这个一线单传的设定,到底谁求谁还不一定呐!或许这就是恶灵一定要没完没了制造 jump scare 折腾人而且定下 deadline 的原因,免得携带者醒过闷来。
秃象读观闻
看过 Humanist Vampire Seeking Consenting Suicidal Person 🌕🌕🌕🌗🌑
故事很简单但拍得很好。颇有一点在或无聊或疲惫的世情中偶然共渡的时代情绪。
看过 破·地狱 🌕🌕🌕🌗🌑
觉得黄子华说让大家放低预期不无道理。故事模式后半截非常老套(老顽固父亲对女儿的情感),把前半截稍微揭开一角的生死问题给冲乱了。大部分桥段拍得有些拼盘化,情绪靠乐队,导致超度活人的内核显得虚浮。好看的部分是以婚庆理念办丧事的地狱幽默,两场风格迥异的破地狱仪式(第二场转向舞蹈,好看),惊鸿一瞥的义庄,梁雍婷的表演。感觉卫诗雅的这个表演风格和妆造,完全可以预备着以后拍红都女皇(当然,估计不会有这种戏……)
看过 破·地狱 🌕🌕🌕🌗🌑
https://neodb.social/movie/7fHa44vAl3sSzmOLSuiOKO
觉得黄子华说让大家放低预期不无道理。故事模式后半截非常老套(老顽固父亲对女儿的情感),把前半截稍微揭开一角的生死问题给冲乱了。大部分桥段拍得有些拼盘化,情绪靠乐队,导致超度活人的内核显得虚浮。好看的部分是以婚庆理念办丧事的地狱幽默,两场风格迥异的破地狱仪式(第二场转向舞蹈,好看),惊鸿一瞥的义庄,梁雍婷的表演。感觉卫诗雅的这个表演风格和妆造,完全可以预备着以后拍红都女皇(当然,估计不会有这种戏……)
#秃象读观闻.
看过 天下第一樓 🌕🌕🌕🌕🌗
at 天桥艺术中心尾场。太惊人了,太惊人了。咬字风格不同,但转换过来别有韵味;而且表演独树一帜,没有那种抖擞的做派,但也很大气。理解了这个戏为什么在八几年能直击人心,又何以在当下能引人遐想。
读过 半透明鏡 🌕🌕🌕🌕🌗
以前读英文版时匆匆囫囵,这次读到中文版算是弥补了以前的缺漏。柯氏此书确实比同时代其他人的著作用力得多,堪称是真正贯彻了历史书写研究理念的佳作,无怪其人对清史研究日趋降智而愤懑。全书围绕一种关于以满洲族群/历史意识为主体的观念,如何在话语层面上抚平其他不同意识的褶皱、倒刺和碎片,从时段上讲或许可以称为是 Orphan Warriors 的前史。第一部分讲述作为边疆人的汉人如何被纳入满洲族群意识建构进程,第二部分介绍皇太极、康熙帝如何跨越女真传统社会的藩篱而重写满洲人的历史观念。第三部分关注乾隆朝如何缔造合璧皇权与最为堂皇的历史书写。结尾与《孤军》的结论共鸣——如果说《孤军》意欲给出一种不同于经典叙事的「满族人」的反例,那么《晦昧之鉴》想要讲述的就是被经典「满族人」话语所利用的「旗人—满族人」族群观念大筐的塑造过程。这一过程远超越「满汉矛盾」四字所能涵盖的范畴,甚至足可成为20世纪肇造国族之际种种草蛇灰线的写照。
读过 武主文從:抗戰中的軍委會政治部與國軍政工(1937-1945) 🌕🌕🌕🌑🌑
题目吸引人,但工作做得并不好,除了介绍政工兴衰的制度性部分以外,看点不多。作者在找不到太多政工的生动史料(这倒是情理之中)的情况下,对列宁式政治工作的理解太「雾里看花」,缺少20世纪政治史的嗅觉,尝试用一些朴素的凡人智慧去描述和解读政工,导致全书尝试「解读」或用外部指标来「衡量」政工时都显得非常露怯。政工是以贯彻统治意志的内容来创造路径,重要的是这一路径如何嵌入统治结构中,是对内而不是对外的,外在绩效甚至工作积累都仅是强化对内控制的添头。
读过 再见神明 🌕🌕🌕🌑🌑
前三章平淡无奇,后三章开始加码,最终落在一个「盖着被铺仿似终得到安土」的奇怪故事线上。上一部里故弄玄虚的神明在这一部里受到更多的质疑。无奈的是作者过于点到为止,各故事实在太简陋,在得到结论以后便显萧索(特别是意识到主角颇多挣扎以后),缺乏余味。
看过 小丑2:双重疯狂 🌕🌕🌗🌑🌑
情节(最后一场法庭戏未免太无稽)、形式(歌舞大部分不怎么疯狂)、影像、主角人设(要结婚生子)还是对民粹时代心态的展现(大部分桥段停留在「粉丝要他当偶像」的浅层认识),都有一股强烈的寡淡感。古人云,鸟鸣山更幽,本片是想拍群鸟啁喳,结果不仅鸟没拍好,也搞得好像下面并没有山似的。其实以故事内核而言,精英子弟伪装同道骑劫民粹运动,民粹领袖在精神病人与「亲民」的「底层代言人」两种人格间转换(恰如结尾真疯子杀死普通人),都是值得展现的,无奈全片拍得实在莫名其妙,好像每个环节都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