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士-布鲁克斯彗星的涡旋状彗发
在下个月的日全食期间,可见到明亮的彗星。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寻常的巧合,则是因为庞士-布鲁克斯彗星(12P/Pons-Brooks)这次回访太阳系内围时,恰逢地球4月8日的日全食,而且与太阳相隔仅有25度。
目前,这颗彗星的亮度在裸眼极限附近,最佳的方式是使用双筒望远镜,在刚入晚天空的双鱼座内寻找它的身影。
不过纵然如此,庞斯-布鲁克斯彗星目前在相机的深空影像里,其景观已经相当精采。
这幅由3张特定颜色的照片组合而成的主题影像,呈现了这颗彗星变幻不定的淡蓝离子尾与泛绿的外层彗发,并突显彗发附近的涡旋状泛红气体。
而这颗庞大冰球彗星缓缓转动的彗核所释出的气体,咸信是造成这个涡旋的主因。
预测彗星未来的亮度,一直是相当困难的工作,而庞斯-布鲁克斯更是特别容易发生爆发的彗星,这让预侧4月8日当月亮遮掩太阳的日食期间,它的实际亮度会是多少变得格外的困难。
每日一图
火卫一: 火星上空的卫星
这颗小卫星以"恐怖 (Phobos)"为名。
在这幅来自地球轨道上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时序影像序列里,火卫一从火星的后方升起。
这个由22分期间的13张照片所组成之序列,则摄于2016年火星最接近地球的火星冲之时。
如果火星人想要看火卫一升起的话,他们得往西边看。
这颗小卫星和火星表面的距离约为6,000公里,是太阳系里最靠近母行星的卫星。
火卫一的轨道周期只有7小时39分,比火星的自转周期(24小时40分)要短。
因此,在火星上能看到火卫一每天从西方地平面升起3次;更也因此,未来火卫一难逃坠毁的宿命。
马卡莱恩星系炼的双眼
室女座星系团的中心有一群名为马卡莱恩炼的成串星系。
而马卡莱恩星系炼最吸睛的,则是这二个有马卡莱恩炼双眼之称的互扰星系NGC 4438(左)和NGC 4435。
这幅清晰特写影像所呈现的这二个星系,距离我们约5,000万光年,二者的间距约为100,000 光年,但是在过去的宇宙里,它们可能曾接近到相去只有16,000光年左右。
近距离接近时的重力潮汐,剥去了彼此的恒星、气体和尘埃。
质量较大的NGC 4438,勉强抓住了因碰撞而撕裂出去的大部分物质,而质量较小的NGC 4435则所存不多。
这幅呈现宇宙的星系拥挤区之精采深空影像,也捕捉到许多更遥远的背景星系。
狮子三重星系
在春分前后的北半球春天,这群热门的星系会在入晚后升起。
著名的
狮子三重星系,是聚集在狮子座单一天文视野内的3个壮丽星系。
编录号分别为NGC 3628 (左)、M66(右下)、和M65(上)的这群星系,是用中小望远镜观星的热门标的。
它们都是大螺旋星系,不过因星系盘面和我们视线的夹角不同,它们在外观上颇有差异。
其中,名为汉堡星系的NGC 3628为侧向,有尘埃带切过鼓胀的星系盘。
而M66和M65的视倾角都够大,所以我们能见到它们的旋臂结构。
这群星系之间的重力互扰,造就了一些明显的特征景观,包括NGC 3628的潮汐尾和扭曲膨胀的星系盘,以及M66被拉长的螺旋臂。
这片宽超过1度(2个满月)的壮丽视野,用狮子三重星系3千万光年远的估计距离来换算,涵盖了50多万光年的区域。
春秋分的美丽日落
路的尽头有什么?太阳。
许多城镇都有东西向的道路,而每年有2天,太阳会从这些道路的正中央升起和落下。
在世界某些地方(有些是明天),今天就是其中一天:春分。
今天不但昼夜平分(“aequus”-“nox”),也是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的一天。
这幅影像所示的美丽乡村道路,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方向则太致是东西向。
这张主题影像其实是摄于2021年九月的秋分,但其几何对每年的春秋分皆适用。
在许多文化中,三月的春分为新季节的起点,通常为地球北半球的春季及南半球的秋季。
你最喜欢的街道是东西向的吗?在今天的日落时,只要一眼就能找出答案。
日全食时的地球
这是日食期间的地球景观。
月球的暗影会使部份地球表面变暗,而月影以每小时接近2000公里的速度,扫过地球。
只有在圆形暗影中心附近的观察者,才能看到日全食,其他区域的人,则看见了部分太阳被月亮遮住的日偏食。
这张精彩的照片摄于1999年8月11日,时值日食发生之时,而它是和平号太空站拍摄的最末批照片之一。
影像左上角的二个亮点,咸认为是木星与土星。
这座太空站于2001年接到脱离轨道、受控重返地球大气的指令。
再过大约2星期,北美洲可见到另一例新日食。
战神3号的著落点:再访火星人
这张由火星探勘号轨道船 高解析科学实验(HiRISE)相机所拍摄的特写影像,呈现了阿希达利亚平原南部的风化撞击坑和风积土。
不过,虽然在标准HiRISE相机影像里,这个区域带著深浅不一的动人蓝色,但是在人类的肉眼里,色彩可能会是偏灰或泛红。
事实上,人类并未真的看过这片区域,除非你把安迪.威尔所撰科幻小说『火星人』里的美国航太总署太空人之双眼给算上。
这本小说描述虚构的战神3号火星任务太空人马克.华特尼,困在火星时的探险故事;而任务著落地点的座标,就位在这片经过裁切的HiRISE影像视野之内。
作为度量尺标,华特尼所居住的6米直径火星屋,相当于影像中较大型撞击坑直径的十分之一。
战神3号虚构著陆点的座标,大约在1997年探路者号(真实任务)著陆的卡尔.萨根记念站北方约800公里之处。(Ares 3 战神3号; Acidalia Planitia 阿希达利亚平原)
全食日的细致日冕
只有在日全食阶段的短暂黑暗里,才能轻易见到日冕。
通常会被日盘炫光淹没的太阳外层大气(亦即广袤的日冕),其实是很迷人的景观。
不过,日冕曼妙的细微结构和极大幅度的亮度变化,虽然肉眼可辨,却极难拍摄。
然而,上面这幅整合多张照片和运用数位技术处理的影像,精采的呈现了2023年4月20日的日全食期间,摄于澳洲埃克斯茅斯镇的细致日冕景观。
影像里,可以清楚看到不断变化的热气体和磁场混合体的复杂层状结构和焦散线。
此外,还可见到从太阳临边伸出的粉红明亮环状日珥。
于6天后即将登场的日全食期间,在北美洲狭窄全食带里的晴朗天空中,或许有机会见到类似的日冕。
梅尔克修道院珍藏的天文手稿
这张无意中发现的手稿,见证了在文艺复兴之前,还没受到哥白尼、第谷、克卜勒、及伽利略影响的中世纪天文学家之思维。
这张撰写于1490年之前的手稿,是沃尔夫冈修士 (Magister Wolfgang de Styria)在奥地利的梅尔克修道院所编写的天文演讲笔记。
笔记页顶端描绘在托勒密地心系统里,造成月食(上左)和日食的必要几何条件。
左下图是托勒密系统对太阳系行星如何运行的图示并在右上角加注了诠释,而右下方的图表则是在儒略历中如何推算复活节的日期。
这张图文并茂的手稿,发现于奥地利富有历史的梅尔克修道院。
银河中心黑洞周围的涡状磁场
银河中心的大黑洞发生了什么事?
它正在吸取一个涡状盘里的物质,而这个盘己确定受到磁化。
具体来说,最近发现银河黑洞的吸积盘 会发出偏振光,而这种型态的辐射通常与磁化源有关。
这张图为银河中心黑洞人马A*(Sgr A*)的特写,而此图是由世界各地参与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计划的无线电望远镜所拍摄的。
图上叠加的示意曲线,显示偏振光可能是由涡状的磁化气体所发出的,而这些气体即将掉进这颗质量超过4百万倍太阳的中心黑洞里。
这张影像的中心区之所以很黝黑,可能是因为我们与黑洞的黝黑事件视界之间,几乎没有发光的气体所致。
使用事件视界望远镜对这个黑洞及M87中心黑洞进行长期监测,或许能取得黑洞的重力及掉入的物质如何产生吸积盘和喷流之新线索。
伽利略号的木卫二影像
1990年代末期在木星系统内旋绕的伽利略号太空船,拍摄了许多木卫二的精采影像,并找到这颗卫星冰封的表面之下,可能藏著一个全球性海洋的证据。
上图呈现使用更佳校准技术
重制的伽利略号彩色影像,以近似人类肉眼所见的色泽。
木卫二的长弧状龟裂,暗示表面之下有液态水。
而这颗大卫星,在绕行木星的椭圆轨道上所受到的引潮力搓揉,则是液态海洋得以存在的能源。
但更引人遐想的是:在暗无天日的海洋里,这种过程或许也提供生命滋长所需的能量,因而让木卫二成为寻找地球外生命的最佳天体之一。
目前在木星轨道上运行的朱诺号太空船,也曾多次飞越这个水世界,并回传许多影像及探索木卫二适居性的数据。
在今年十月,美国航太总署的木卫二快船号探测器将展开探索之旅,并规划要进行将近50次飞越,以不到25公里的间距掠过木卫二的冰封表面。(Europa Clipper 木卫二快船号)
庞士-布鲁克斯彗星的离子尾
庞士-布鲁克斯彗星的彗尾颇有可观之处。
这颗发现于1385年、不停喷发的脏雪球,每71年会回访太阳系的内围一次,而在此次的回访中,它已开始在相机拍摄的深空影像里大展风华。
于这幅主题影像里,淡蓝的尾流,是受到太阳风推送而远离彗核的带电分子所形成的离子尾。
也因此,受到太阳风及彗核自转塑造的离子尾,总是指向远离太阳的方向。
目前在初入晚夜空的西北隅,用双筒望远镜可以见到彗星12P/庞士–布鲁克斯的身影,而且每晚都有明显的位移。
这颗经常发生爆发的彗星,预期会保持其增亮的取向,而在4月8日的日食之全食带里,或许有机会在白天以肉眼见到这颗彗星。
南极的日全食
2021年底发生了只有南极才得见的日全食。
而为了捕捉这个特殊的景观,数架飞机特地飞在南极海域的云层下方。
于拍下的许多影像里,上面这张主题影像呈现其中较精采的一幅。
在这幅影像里,中心附近的亮区是太阳的外层日冕,其中心的暗区则是造成此次食象的月亮。
此外,在影像的左下角,可见到拍摄者所搭乘飞机的机翼和引擎,而另一架前来观赏日食的飞机,则出现在左缘附近。
全食日周围的暗区,称为影锥,而它之所以很黝黑,则是因为你我的视线恰好望入月亮所投射出的长长本影锥。
如仔细检视全食日附近的区域,不难找到出现在它右侧的水星。
不过,要看下次的日全食不用去世界的尽头。
在一个多星期后的2024年4月8日,日全食的全食带将划过北美洲。
埃特纳火山与银河
在这幅山景与星空影像里,地平线附近的地球著名活跃层状火山、埃特纳火山顶的辉光,是其中最吸睛的景观。
此外,由银河系难以数计的恒星聚成的暗淡弥漫光带,绵延贯过星空。
而以剪影之姿现身的庞大银河系尘埃云,则聚集在银河盘面上。
北半球观星者很熟悉的亮星天津四、织女和牛郎所构成的夏三角,横跨在暗星云和亮星云的前方,高悬在这座火山顶峰的上空。
这幅北半球夏夜的长曝光组合影像,还呈现了银河活跃恒星形成区的辉光,及与它们相互呼应的埃特纳火山泛红辉光。
后发座星系团
这张主题照片里的每一个天体几乎都是星系。
这幅影像里的后发座星系团,拥有数千个成员星系,是现知最致密的星系团之一。
影像中的这些星系, 都拥有数以十亿计的恒星,大小和我们的银河系相去不远。
虽然和大多数的星系团比起来,后发座星系团算是离我们相当的近,不过光仍然得用上数亿年才能传到我们这里。
事实上,后发座星系团是如此庞大,光要从星系团这侧传到另一侧,都得用上数百万年。
后发座星系团及其他星系团内的成员,大多是椭圆星系。
相较之下,位于星系团之外的星系,则大多是螺旋星系。
后发座星系团会发出X射线辐射,然而它的本质为何至今仍是科学探索的题材。
夜空中的庞斯-布鲁克斯彗星
3 月30 日,在地球北半球六月湖上空漆黑的夜空中,12P/庞斯-布鲁克斯彗星低悬在西方地平线上方。
这幅2度宽的望远镜视野中,捕捉到了它扭曲的湍流离子尾和弥漫的绿色彗发,并有明亮的淡黄色恒星娄宿三(Hamal; 白羊座最亮星)为伴。
目前,庞斯-布鲁克斯彗星已经离开了北方的夜晚,并往 4 月 21 日的近日点接近。4 月 8 日,你或许依然可以在白天的天空中看到这颗彗星,但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站在全食带上,沐浴在月球的阴影里。届时,请将目光从诱人的日冕和全食日撕离,移到庞斯-布鲁克斯彗身上。
不寻常的星云Pa 30
是什么造就了这团不寻常的天体烟火?
这团名为Pa 30的星云,目前在天空中的方位,和1181年所见到的明亮“客星”在同一方向。
尽管Pa 30的丝状结构看起来与新星(例如GK Per)和行星状星云(例如NGC 6751)产生的丝状物相似,但天文学家现在提议,它是由一种罕见、分类为Iax的热核爆炸超新星所造成的,因此它的另一重身分是SN 1181。
在目前提出的模型里,这颗超新星并不是由单一恒星的爆炸造成的,而是由两颗盘旋互绕的白矮星合并时所触发的爆炸。
星云中心的泛蓝光斑假定是颗僵尸星,是不知如何在这例超新星等级的爆炸里孑遗下来的白矮星残骸。
这张主题影像,整合了来自红外光(WISE)、可见光(MDM、Pan-STARRS)和X射线(Chandra、XMM)望远镜的影像和数据。
未来的观测和分析,或许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这个天体的资讯。
解开星系M51
在这幅2005年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M51之再处理影像里,这个宏伟螺旋星系的螺旋臂,经过数位转置后加以拉直。
M51是原始的"螺旋星云"之一,而它的螺旋臂和星系中心的距离,呈几何级数递增,故其螺旋臂可用名为对数螺线的数学曲线来描述。
因此,把哈勃M51影像的像素相对星系中心之坐标取对数,就能把此星系的螺旋臂转置成这些对角直线。
这幅转置后的影像,明确的指证这些螺旋臂,就是发生恒星诞生活动的位置,故散布著大量的粉红恒星形成区和泛蓝年轻星团。
此外,位在影像顶端的伴星系NGC 5195,看似改变了通过它前方的旋臂之轨迹,而其本身则几乎未受转置的影响。
亦称为神奇螺旋的对数螺线,常出现在各种尺度的自然现象里。
例如:对数螺线可用来描述台风、气泡室的次原子粒子迹线、及花椰菜。
庞士-布鲁克斯彗星多变的离子尾
彗星的彗尾会如何变化?
这会因彗星而异。
如这幅摄于3月6日至14日(由上到下)9天期间的细致主题影像序列所示,彗星12P/庞士-布鲁克斯的离子尾展现出剧烈的变化。
在某些天,彗星的离子尾相对较长、结构复杂,但并非每天如此,而且变化也通常不会持续。
会造成彗尾变化的原因,包括彗核喷发物质的速率、路过的太阳风之强度和复杂性,以及彗星的自转速率。
在一周之中,彗尾视觉上的变化,还包括因地球的视角改变所造成的变化。
一般而言,因彗星排放的气体受到太阳风的推送,其离子尾会指离太阳。
今天,对于那些能够看见太阳被月球完全遮掩的人们来说,庞士-布鲁克斯彗星或许有机会成为突然在中午现身的罕见彗星。
梅戈格湖上空的月影
这幅4月8日摄于地球 北美洲 魁北克省的快照,记录了月亮的影子扫过梅戈格湖(Lake Magog)时的景象。
对于湖畔的追日食者来说,这场引颈翘望的日全食,是清朗天空中黑夜短暂降临时、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丽景观。
而梅戈格湖,则是此次日全食的月影最后扫过的地点之一。
2024年日全食的全食带,一路从墨西哥的太平洋岸,取向东北穿过美国和加拿大。
因此,整个北美洲大陆至少都能看到日偏食。
美国怀俄明州上空的日全食
天空是否清朗到可以观赏日食呢?
想观赏明天的日全食的北美洲住民之心中,这将是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
而于2017年8月,同样的问题也浮现在北美洲各地想看日食人们的脑海里。
在当年,全食带从美国本土西岸的奥勒冈州绵延西东两岸至南卡罗莱纳州,而且与明天类似,大部分的北美洲至少能见到日偏食。
不过很遗憾的,许多人在2017年基本上只见到乌云。
能看到日食的地点之一,是上面影像所呈现的怀俄明州的绿河湖岸边。
在该地,乌云断断续续的遮住太阳,直到全食阶段的前1分钟,乌云才退开到得以拍下上面这幅组合主题影像序列。
影像中,当月盘完全遮住太阳时,明亮的日冕从中央黝黑月盘的边缘伸出。
而摄于日全食前及后的影像,则呈现了食甚阶段前后的日偏食。
哈勃与韦伯影像:雪茄星系
这个星系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但究竟是什么?
编录号为M82的雪茄星系,其星系核会喷出泛红的发光气体和尘埃。
尽管这个星爆星系,肯定不久前受到了邻居大螺旋星系M81接近的激发,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些外泛红色发光气体和尘埃的来源。
证据显示这些物质,是被众多恒星粒子风共同聚成的超级星系风所推送出去的。
在这幅主题影像里,左侧图板呈现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可见光照片,右侧图板则是韦伯太空望远镜为此区中心所拍摄的红外光照片。
仔细检视这幅韦伯新影像后,很意外的发现这些散发红光的尘埃与炽热的电浆有关。
对这个奇特邻近星系本质的研究,势必会持续下去。
全食日周围的行星
当月亮挡住太阳时,会出现什么奇观?
对热烈期待4月8日全食的观星者来说,在突然变暗的天空中,可见到预期的日冕和2颗(或许不预期的)行星:金星及木星。
在最近这段日子,当太阳和木星位于地平面下方时,金星在清晨才得见,而木星则是夜晚方现身的亮星。
然而在星期一,对处于恰当位置的观察者而言,在日全食期间的白昼里,轻易的就能见到这2颗和全食日在相同视线方向的行星。
而这幅在北美洲星期一下午摄于美国阿肯色州尼波山的主题影像,就记录了这个视线方向的景观、好奇的观察者、及形态优美的绿树。
棕榈树下的日偏食
4月8日,只有在月影扫过的狭窄全食带里,才有福见到日全食。
不过,大部分的北美洲地区可见到日偏食。
这幅摄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清水市的快照,虽然并未直视太阳,却能记录到大部分北美地区所见到日食景观。
在棕榈树的影子里,纵横交错的狭长棕榈叶,以类似针孔相机的形式,把轻易可辨的偏食日投影在地面。
从清水市看出去,日食的最大食分约为百分之53。
日食的七步诗
透过起始于左上角的7张清晰序列照片,可以追踪4月8日的日全食之历程。
这个影像序列,是用搭配望远镜的相机,摄于月亮的影子沿著狭窄的全食带,扫过美国佛蒙特州的新港市之时。
最中间的那幅呈现了太阳壮丽的日冕。
而太阳的稀薄外层大气,也只有在日全食的食甚阶段,才得以用肉眼轻易在清朗幽暗的天空中观赏。
从新港市看出去,此次日食的食甚阶段持续了大约3分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