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形的触须星系
这二个星系真的在彼此吸引吗?
是的,它们透过重力相互吸引,并造就了目前所见的庞大心脏标志外观。
影像中这对合称为“触须星系”的互扰星系,其成员星系分别为NGC 4038和NGC 4039。
它们离我们仅有6,000万光年远,以星系际的尺度来说,算是很邻近的星系,因此这对星系是夜空中研究得最透彻的互扰星系之一。
它们之间的强烈交互作用大约启始于10亿年前,当时它们几乎是擦肩而过。
虽然这两个星系发生互扰,不过它们的恒星却鲜少发生碰撞,但是当它们的星际气体相互推挤时,就会诞生新的恒星。
在此范例里,有些新恒星已经形成,例如从这对"舞伴"二侧伸出的颀长触须上就有大量的新恒星。
当这对星系大约在10亿年后完成合并时,或许已经形成了数十亿颗新恒星。(Antennae Galaxies 触须星系)
每日一图
球状星团杜鹃47
球状星团杜鹃47(47 Tuc)是南天的珍宝。
又名为NGC 104的这个星团,和其他200多个球状星团在银河系的银晕内漫游。
从地球看出去,杜鹃47是亮度排行第二的球状星团,只略逊于半人马座的奥米茄星团,用肉眼轻易可在杜鹃座的小麦哲伦星系附近,见到这个远在13,000光年之外的天体。
在这幅清晰的望远镜影像里,星团边缘轻易可办的泛黄恒星是红巨星。
此外,在高恒星密度的球状星团杜鹃47之内,数十万颗成员恒星,拥挤在宽约120光年的体积内,而在其内,有颗恒星拥有现知绕行黑洞的最密近轨道。
直指月亮的火箭烟尘影子
为何火箭发射烟尘的影子会直指月亮呢?
在2001年初,亚特兰提斯号太空梭发射时,太阳、地球、月亮和推进火箭都恰好排成一直线,造就了这个值得拍照留存的景观。
首先,要让太空梭的烟尘投射出长长的阴影,时间要是在日出或日落附近。
只有在这种时分,影子最长且向地平线伸展。
最后,如果又恰逢满月之时,太阳和月亮分落在天空的两侧;当落日刚没入地平面时,在另一端的天空,月亮会恰好浮出地平面。
也因此,随著亚特兰提斯号 在满月那天的日落后发射升空,推射火箭烟尘的影子,就直指东方刚升起的满月。
灵巧号毁损转子叶片的影子
2024年1月18日,在稀薄的火星大气中进行第72次飞行时,灵巧号火星直升机上升到12公尺的高度,并在这颗红色行星上空盘旋了4.5秒。
不过,灵巧号第72次飞行的著陆并不顺利。
在下降的过程中,它于火星表面上空约1公尺高时,与毅力号火星车失去了联系。
在重新建立联系后,灵巧号回传了这张影像,主题是它的一个转子叶片的影子,显示叶片可能在著陆的过程中毁损了。
也因此,在探索火星的1,000多天之后,创史性的灵巧号以远超出预期的成就划下了飞行任务的句点。
昵称为"金妮"的灵巧号火星直升机,是在2021年的4月19日,成为首架在另一颗行星上实现自主动力控制飞行的飞机。
而在地球发射升空前,灵巧号的太阳能板下方,也特地附著了一小块来自首架在地球上进行动力受控飞行的飞机(莱特兄弟飞行者1号)左下机翼的材料。(Mars Helicopter Ingenuity 灵巧号火星直升机)
玫瑰不必是红色的
并非所有的玫瑰都是红色的,但它们美丽依然。
天文影像呈现的美丽玫瑰星云(蔷薇星云)及其他的恒星形成区,色泽经常是红色的,部分原因是因为星云所发出的光,主要来自氢原子。
而氢最强的、称为氢α的可见光发射线,就位于光谱上的红光区。
然而,发射星云并非只在红光绽放光华。
星云内的其他原子,受到高能星光的激发,也会辐射出窄发射线。
这幅玫瑰星云的特写影像,把窄带影像映射成宽带色彩,以呈现红色的硫原子,蓝色的氢、及绿色的氧辐射。
而这种把原子窄发射线(SHO)映射成宽带色彩(RGB)的方式,常见诸于哈勃望远镜所拍摄的众多发射星云影像。
以玫瑰星云位于麒麟座方向约3,000光年远的距离来换算,这幅影像涵盖了玫瑰星云中心约50光年宽的区域。
一月的狼月
你有见到上个月的满月吗?
平均而言,地球的天空中每个月都会出现一轮满月。
这是因为月亮需时一个月才能绕行母行星一圈,经历所有的月相,然后才会重返月亮面对地球的正面只受地球反照的阳光照耀之位相(朔)。
许多原住民文化都会为每个满月命名,上个满月有冰月、宅月和静月的称号。
而在现代的阳历里,有些文化称一月的满月为 "狼月",以向这种著名的长嗥动物致敬。
这幅于意大利阿尔卑斯山脉、整合长与短曝光照片的主题影像,即呈现了上个月刚过去的狼月。
这张影像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有人认为乍看之下,月亮周围的云层就像将吞噬狼月的狼嘴,而另有人则认为月亮是狼的眼睛。
HFG1和Abell 6:行星状星云
仙后座内的Heckathorn-Fesen-Gull1(HFG1)和Abell 6这样的行星状星云,是像太阳这类的中型恒星在生命最后阶段所留下的孑遗物。
纵然形状相近,但行星状星云与真正的行星毫无相同之处。
位于主题影像左下方的HFG1是由双星系统V664 Cas所产生的,而此系统的成员分别为白矮星和红巨星。
这两颗恒星绕著它们共同的质量中心运行,周期大约为半个地球日。
V664 Cas以地球上最快火车的300倍速度,带著星云一起运行,它所产生的泛蓝弧形震波挤压周围的星际物质,尤其以震波最明亮处的交互作用最为强烈。
大约10,000年之后,由于产生星云的恒星所辐射的紫外光减弱,行星状星云会变得隐不可见。
行星状星云具有美丽的形状和结构,因此是受天文摄影者高度青睐的天体。
玫瑰星云的深场影像
你找得到玫瑰星云吗?
左上方那团又大又红、乍看像花朵的星云,或许是最显而易见的选择,不过,它只是围拱锥状星云和狐皮星云的弥漫氢辐射。
著名的玫瑰星云(NGC 2237)其实位于右下方,以不规则的云气丝与其他星云相连。
由于这幅玫瑰星云主题影像极宽且深邃,故里头看似有众多的其他花朵状云气。
NGC 2237的中心座落著由众多泛蓝亮星构成、编录号为NGC 2244的疏散星团,而它们所发出的恒星风和高能星光正在清空此星云的中心。
玫瑰星云距离地球约5,000光年远,其跨幅则约为满月的3倍。
影像中的这片繁花遍布的星野,位于麒麟(独角兽)座方向。
霍格天体 : 近乎完美的环状星系
这是一个星系还是两个?
在1950年,当天文学家霍格偶然发现这个不寻常的河外天体后,大家就得面对这个问题。
这个天体醒目的外环,主要是由明亮的泛蓝恒星所组成,中心的球核,主要的成员是可能远更老的泛红恒星,而一道几乎完全黝黑的缝隙横亘在二者之间。
霍格天体是如何形成的,包括它的恒星和气体为何会聚成近乎完美的圆环,至今仍然不明。
众多的形成假说之一认为:数十亿年前发生过星系碰撞,而原先造成这种重力效应的核心棒后来消失了。
这幅主题影像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最近再用人工智慧的去噪讯演算法重新处理过。
不过,无线电波段的观测指出,在过去数十亿年之间,霍格天体并未吸积另一个小星系。
霍格天体位于北天的巨蛇座方向,大小约有100,000光年,距离则在6亿光年左右。
在影像右侧可见到许多远在后方的星系,而且很凑巧的,在暗隙的七点钟方向,还有另一个更遥远的环状星系。(Hoag's Object 霍格天体)
帕克太阳探测器的侧向景观
太阳附近发生了什么事?
为找出答案提供助力,美国航太总署发射了帕克太阳探测器(PSP),针对比先前更靠近太阳的区域进行探索。
帕克太阳探测器的回圈式轨道,让它每隔数个月就会接近太阳一次。
这部缩时主题影片,呈现了去年PSP第16次接近太阳到水星轨道以内时,于PSP的太阳遮罩后方所见到的侧向景观。
帕克太阳探测器的宽场相机(WISPR)拍摄了超过11天的影像,不过在此处被数位压缩成播放长度约1分钟的影片。
随著PSP绕行太阳,在影片里可以见到摇曳的日冕和日冕物质抛射,以及影像背景中飞掠而过的恒星、行星、及银河系的中央盘面。
帕克太阳探测器发现邻近太阳的区域出奇的复杂,其中包括许多太阳磁场短暂逆转所造成的折返结构。(Parker Solar Probe, PSP 帕克太阳探测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wX-wClfig?rel=0
AM1054:星系碰撞所形成的恒星
星系互撞时,会诞生多少恒星?
对哈勃太空望远镜最近刚发布的这幅影像里的星系AM1054-325来说,答案是数百万颗。
随著AM1054-325和邻近的星系相互绕行,它们的恒星并不会被摧毁,反而是它们之间的重力互扰及运动会触发恒星诞生。
尤其是受到另一个星系的重力牵引,而从AM1054-325泛黄本体里拉伸出来的气体碎片之恒星形成活动最为激烈。
新诞生恒星更会激发周围氢气会发出粉红的辉光。
而散发明亮泛蓝星光的新生恒星,则常会聚集成团,形成有数千到数百万颗成员星的紧凑星团。
AM1054-325拥有100多个这样的明亮泛蓝、形似亮点的星团,有些甚至集结成串珠状。
分析紫外光波段的数据发现,大部分的这些恒星之年龄小于1,000万年,是名符其实的婴儿期恒星。
其中的许多"星团"可能会发展成球状星团,而从此星系底部伸出、形似把手的那大团年轻恒星,甚至可能会分离出来形成小星系。
尖顶峰上空的海鸥星云
这只鸟比山峰大。
形似飞禽的海鸥星云,是地球夜空中幅度广阔的发射星云,其张角是满月直径的5倍多,跨幅则超过200光年。
此星云的头部之编录号是IC 2177,右翼下的星团之编录号为NGC 2343。
海鸥星云的主要成分是会散发红光的氢气,其中并间杂著一些正在形成恒星的尘埃带。
而这只看似高飞的海鸥下方之山峰,则是位于美国加州的尖顶国家公园之内。
这幅主题影像,是由记录背景天空的长曝光照片及记录前景的短曝光照片组合而成,而所使用的照片皆是由相同的相机连续拍摄于同一地点。
日全食的实时特写
如果太阳消失了,你的感受会是什么?
2017年散布在美国各地的日食观赏者,于太阳短暂消失在月亮后方时,对自己感受到的敬畏和惊叹深为惊讶。
或许原先只是预期暮色会短暂降临,然而极快速降临的黑暗、月盘边缘令人屏息的明亮贝里珠、叹为观止的粉红日珥、及绵延整个天空的细致日冕,则完全超出许多人的意料。
上述的数个特点,出现在这部摄于2017年日全食期间的3分钟长实时影片里。
这部摄于美国.奥勒冈州.温泉镇的影片,使用了Jun Ho Oh所设计的特殊设备,对全食期间出现在太阳边缘的景观进行细部观测。
在影片结尾时,太阳从月盘的另一侧复现和离开。
下个月的4月18日,在穿过北美洲的细窄食带里,可见到另一例日全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D9j-8Vhyto?rel=0&showinfo=0
NGC 2170:天使星云的抽象画
这是画还是照片呢?
在这辐用宇宙画笔绘就的天体抽象画里,名为天使星云的尘埃云NGC 2170,于影像的中上方绽放光芒。
因反射邻近炽热恒星的星光而现踪的NGC 2170,附近还有其他的泛蓝反射星云、泛红小发射星云、数量众多的黝黑暗星云、和色彩缤纷的背景恒星为伴。
就像抽象画家经常以居家的物品为题材一样,在麒麟座 (独角兽)的这团大质量恒星诞生云之内,云气、尘埃和炽热恒星也是随处可见。
这团名为Mon R2的巨分子云,离我们非常近,其距离估计在2,400光年左右。
以此距离来换算,这幅"画布"的宽度超过60光年。
内蒙古上空的光柱
这片原野后方发生了什么事?
上图所呈现的并非极光而是光柱,是一种通常很邻近的现象。
在地球上的大部份地区,有眼福的人会见到看似从太阳伸出的太阳光柱,由高层大气飘落的片状冰晶反射阳光时所产生的现象。
这种冰晶在飘落到地面之前,通常会蒸发殆尽。
而在寒冷结冰的日子,片状冰晶可形成于离地面不远的上空,然后以小雪的形式缓缓飘落,成为俗称的冰晶雾。
此时,这种冰晶也会反射地面灯光,造就与太阳光柱类似的光柱。
这幅主题影像,是在上个月摄于中国内蒙古的乌兰布统景区。
M102:侧向的盘状星系
这是什么样的天体啊?
这是一个相对正常但侧向我们的星系。
许多盘状星系其实和这张影像里的NGC 5866一样纤薄,只是它们并非侧向我们而已。
而我们的银河系,则可能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侧向星系。
编录号为M102和NGC 5866的纺锤星系,拥有数量繁多、色彩红黑交错的复杂尘埃带,而众多的盘面明亮恒星,更让星系带著泛蓝的底色。
在哈勃望远镜所拍摄的这张影像里,可以看到年轻恒星聚成的泛蓝盘,其伸展范围超出极纤薄星系面上的尘埃。
从数道暗淡的恒星流、远离星系面的黝黑尘埃、及周围成群的星系(未显示)等迹证来看,纺锤星系大约在过去的十亿年内曾吞噬数个较小的星系。
一般而言,许多盘状星系之所以会变薄,是因为形成它们的气体在绕著重力中心打转时内部发生碰撞。
纺锤星系位于天龙座方向约5000万光年远之处。(Spindle galaxy 纺锤星系)
海鸥星云
这大片发光气体与尘埃云,对地球上的天文学家来说形如鸟面,故有海鸥星云之昵称。
这幅呈现宇宙之鸟的影像,涵盖了大犬座最亮星天狼方向、分跨在银河系盘面二侧的1.6度天区。
此区域当然还有带著其他编录号的天体,其中最醒目的为NGC 2327,而这团紧凑、内藏大质量恒星的尘埃发射与反射星云,则是海鸥的头部。
以原子氢的泛红辉光为主色的这个气体、尘埃云和年轻亮星复合体,如果用3,800光年的估计距离来换算,其跨幅超过100光年。
形似星系的火箭螺旋状烟尘
悬在地平线上方的物体是什么?
这团看似奇特邻近星系的物体,实际上是受到摄影者背后阳光照耀的火箭羽状烟尘。
尽管太空探险公司猎鹰9号火箭的发射地点,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然而火箭的推进燃料火光之可见区域相当宽广,这张摄于冰岛阿克雷里镇的主题照片即可为见证。
这艘庞大的太空船是在1星期前发射的,而这幅摄于发射后不久的影像,则是在发射烟尘消散前用智慧手机进行10秒长曝光所得。
就如同夜光云一样,这团烟尘之所以很明亮是因为暮曙光效应,意指对笼罩在夜幕下的地面观察者,如果所见的物体高悬、受到暮曙光时分太阳的照耀,会显得格外明亮。
而其螺旋的外观,可能是烟尘受到沿视线方向的强风之吹袭,被推挤成拔塞钻的形状,故在视线方向看似螺旋。
于这张精采影像的背景里,还可见到恒星和淡淡的泛绿和泛红极光。
蜘蛛星云的国度
跨幅1,000多光年、亦名为剑鱼座30的蜘蛛星云,是邻近的伴星系─大麦哲伦星系内的庞大恒星形成区。
这团约18万光年远的星云,也是本星系群里最大及最活跃的恒星形成区。
在这幅整合大型太空及地面望远镜影数据的精采影像里,这只宇宙级的节肢动物占住了整个视野。
在蜘蛛星云(NGC 2070)里,强烈的辐射、恒星风及中心年轻大质量恒星群R136的超新星爆炸震波,除了激发星云发出辉光之外,也雕塑出酷似蛛脚的丝状云气。
蜘蛛星云周围的其他活跃的恒星形成区,通常也拥有年轻星团、云气丝和气泡状云气等结构。
在这片视野里,离我们最近的现代超新星SN 1987A,就发生在影像右下角的位置。
这片天体拥挤的视野,呈现南天的剑鱼座方向约2度(4个满月)的天区。
如果蜘蛛星云更近一点,例如和邻近的恒星形成区猎户大星云距离相当,位在1,500光年之处的话,那它会占据半个天空。
极大望远镜与银河
南半球的冬季银河蜿蜒穿过这片夜空景观。
这片南眺的网络摄影机视野,是在3月11日当地子夜时分左右,摄于智利阿塔卡玛沙漠中心的幽暗夜空下。
在优美的弥漫星光弧下方,可见到庞大银河系的伴星系─大麦哲伦星系与小麦哲伦星系。
而位于在前景的,则是欧洲南方天文台的40米级极大望远镜(ELT)的建造地点。
座落在阿马索内斯山海拔3000米的山顶,目前正在建造的极大望远镜,将成为地球最大的天空之眼。(Extremely Large Telescope, ELT 极大望远镜;Cerro Armazones 阿马索内斯山)
满月与山影
离太阳3.14弧度的月相会是什么?
当然是满月啰。
即使月亮可能连续数天都看似满相,但真正的满月,只出现在月亮于黄道经度上与太阳相距π弧度(亦即180度)的时候。
也就是说,在地球的天空中,月亮与太阳反向。
在2020年3月9日那天,月亮于太阳西落时东升,离满相的瞬间仅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因此影像中这轮略扁的橙色月亮看起来仍是满相。
在特内里费岛 泰德国家公园内拍摄这张照片时,摄影者背对落日。
而从约3,500米高的泰德火山顶附近看出去,与落日反向的,还有这座山峰升起并伸入地球浓密大气里的三角形影子。
在左侧远方的棱线下方,可见到泰德天文台的白色圆顶。
今年的3月25日,月亮会再次与太阳相距π弧度,届时会因月盘穿过地球的半影而发生半影月食,满月将稍微变暗。
星系NGC 1055
位于海怪鲸鱼座方向,距离我们只有6千万光年远的庞大美丽螺旋星系NGC 1055,是一个小星系群的大型成员星系。
这个侧向我们、宽约有100,000光年的宇宙岛,略大于我们的银河系。
在上面这幅NGC 1055影像里,彩色带芒的恒星是近在我们银河系里的前景恒星。
不过,带著特征粉红色泽的恒星形成区,则散布在这个遥远星系纤薄盘面的蜿蜒尘埃带上。
这张深空影像,除了记录了更遥远的星系之外,还呈现了延伸到NGC 1055的鼓核和盘面上方及下方的盒状星系晕。
散布在星系晕里的暗淡的条状结构,可能是大约100亿年前,被这个庞大星系拆解的伴星系之零散碎片。
满月与蓝眼泪
夜晚有那些物体会发光呢?
这幅主题影像,呈现了夜晚的一例寻常与不寻常的发光体之组合。
其中,明月可能是最寻常、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发光体。
由于观察者位于地球赤道附近,故所见的满月几乎垂直西落。
当明月西沉时,地球大气里的空气和气溶胶偏好散射蓝光,使得这颗反射阳光的卫星,在地平线附近时带著泛红的色泽。
而影像里最不寻常的光,则是来我们较陌生、由浮游生物所发出的生物光。
这些微生物之所以发出蓝光,咸信是为了惊吓和震慑捕食者。
在此例里,生物光主要来自携带浮游生物的海浪拍打沙滩所触发的。
这幅影像是在1个多月前,摄于马尔地夫的索尼娃富士岛。
NGC 7714:星系碰撞后的星爆活动
这个星系正穿过庞大的星环吗?
可能不是。
虽然这幅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主题影像,其背后的详细动力学仍然不明,但相当明确的是,影像所呈现的星系NGC 7714,最近刚和邻近的星系互撞,造成它的外观伸长与扭曲。
而位在主题影像左缘外头的较娇小星系NGC 7715,咸信曾笔直撞穿NGC 7714。
观测显示,影像中的金色星环,其实是由数以百万计的较高龄类太阳恒星所组成,而这些恒星与内部的泛蓝恒星同步移动。
相对比之下,NGC 7714明亮的核心,看似发生了爆发性的恒星诞生活动。
NGC 7714位在双鱼座方向,离我们约1亿3千万光年 远。
这些星系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大约肇始于1亿5千万年前,行将再持续至少数亿年,或许直到它们合并成单一个大星系方止。
奥米茄星团
半人马座的奥米茄球状星团(NGC 5139),离我们约有15,000光年远。
在这个星团里,大约1千万颗远比太阳年老的恒星,拥挤在直径约150光年的体积之内。
于我们银河系银晕内漫游的200多个球状星团 中,它是最大与最明亮者。
在大部份的星团里,成员星的年龄和化学组成皆很接近,然而谜样的奥米茄星团却有不同分群的恒星,各自拥有不同的年龄层和化学组成。
因此,奥米茄星团或许是一个小星系被我们的银河吞并后,所孑遗下来的星系核。
在这幅清晰的望远镜彩色影像里,奥米茄星团泛黄的红巨星轻易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