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常的星云Pa 30
是什么造就了这团不寻常的天体烟火?
这团名为Pa 30的星云,目前在天空中的方位,和1181年所见到的明亮“客星”在同一方向。
尽管Pa 30的丝状结构看起来与新星(例如GK Per)和行星状星云(例如NGC 6751)产生的丝状物相似,但天文学家现在提议,它是由一种罕见、分类为Iax的热核爆炸超新星所造成的,因此它的另一重身分是SN 1181。
在目前提出的模型里,这颗超新星并不是由单一恒星的爆炸造成的,而是由两颗盘旋互绕的白矮星合并时所触发的爆炸。
星云中心的泛蓝光斑假定是颗僵尸星,是不知如何在这例超新星等级的爆炸里孑遗下来的白矮星残骸。
这张主题影像,整合了来自红外光(WISE)、可见光(MDM、Pan-STARRS)和X射线(Chandra、XMM)望远镜的影像和数据。
未来的观测和分析,或许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这个天体的资讯。
每日一图
庞士-布鲁克斯彗星多变的离子尾
彗星的彗尾会如何变化?
这会因彗星而异。
如这幅摄于3月6日至14日(由上到下)9天期间的细致主题影像序列所示,彗星12P/庞士-布鲁克斯的离子尾展现出剧烈的变化。
在某些天,彗星的离子尾相对较长、结构复杂,但并非每天如此,而且变化也通常不会持续。
会造成彗尾变化的原因,包括彗核喷发物质的速率、路过的太阳风之强度和复杂性,以及彗星的自转速率。
在一周之中,彗尾视觉上的变化,还包括因地球的视角改变所造成的变化。
一般而言,因彗星排放的气体受到太阳风的推送,其离子尾会指离太阳。
今天,对于那些能够看见太阳被月球完全遮掩的人们来说,庞士-布鲁克斯彗星或许有机会成为突然在中午现身的罕见彗星。
梅戈格湖上空的月影
这幅4月8日摄于地球 北美洲 魁北克省的快照,记录了月亮的影子扫过梅戈格湖(Lake Magog)时的景象。
对于湖畔的追日食者来说,这场引颈翘望的日全食,是清朗天空中黑夜短暂降临时、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丽景观。
而梅戈格湖,则是此次日全食的月影最后扫过的地点之一。
2024年日全食的全食带,一路从墨西哥的太平洋岸,取向东北穿过美国和加拿大。
因此,整个北美洲大陆至少都能看到日偏食。
哈勃与韦伯影像:雪茄星系
这个星系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但究竟是什么?
编录号为M82的雪茄星系,其星系核会喷出泛红的发光气体和尘埃。
尽管这个星爆星系,肯定不久前受到了邻居大螺旋星系M81接近的激发,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些外泛红色发光气体和尘埃的来源。
证据显示这些物质,是被众多恒星粒子风共同聚成的超级星系风所推送出去的。
在这幅主题影像里,左侧图板呈现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可见光照片,右侧图板则是韦伯太空望远镜为此区中心所拍摄的红外光照片。
仔细检视这幅韦伯新影像后,很意外的发现这些散发红光的尘埃与炽热的电浆有关。
对这个奇特邻近星系本质的研究,势必会持续下去。
棕榈树下的日偏食
4月8日,只有在月影扫过的狭窄全食带里,才有福见到日全食。
不过,大部分的北美洲地区可见到日偏食。
这幅摄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清水市的快照,虽然并未直视太阳,却能记录到大部分北美地区所见到日食景观。
在棕榈树的影子里,纵横交错的狭长棕榈叶,以类似针孔相机的形式,把轻易可辨的偏食日投影在地面。
从清水市看出去,日食的最大食分约为百分之53。
日食的七步诗
透过起始于左上角的7张清晰序列照片,可以追踪4月8日的日全食之历程。
这个影像序列,是用搭配望远镜的相机,摄于月亮的影子沿著狭窄的全食带,扫过美国佛蒙特州的新港市之时。
最中间的那幅呈现了太阳壮丽的日冕。
而太阳的稀薄外层大气,也只有在日全食的食甚阶段,才得以用肉眼轻易在清朗幽暗的天空中观赏。
从新港市看出去,此次日食的食甚阶段持续了大约3分26秒。
近木星轨道16:掠过木星
请观赏朱诺号掠过木星所见到的景观。
美国航太总署的无人太空船朱诺号,目前持续在为期1个月、绕行太阳系最大行星的高度椭圆轨道上运行。
上面这部主题影片,摄于近木轨道16,亦即朱诺号在2016年中抵达木星后,第16次掠过木星附近。
而每一次的近木星轨道,会通过木星云顶稍微不同的区域。
这部色泽经过强化的1比125缩时影片,数位组合自朱诺号相机拍摄的21张照片。
在这部影片的开头,随著朱诺号从北方接近木星,木星也随之升起。
当朱诺号航行到距离木星云顶约3,500公里的最近点时,太空船拍下了这颗巨行星无比清晰的影像。
朱诺号除了掠过环绕这颗行星的淡色云区和暗带之外,也飞过难以数计的圆形涡旋风暴系统,其中许多大于地球上的飓风。
接著随著朱诺号远离木星,木星奇特的海豚云也随之现踪。
在通过近木点之后,视野中的木星逐渐远去,而木星南极附近的不寻常云系也变得清晰可见。
为了取得所需要的科学数据,朱诺号得非常近距离掠过木星,因此它的仪器曝露在极高辐射的环境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4TU3arrZR8?rel=0
IC 1795:鱼头星云
对某些人来说,这团星云形似鱼头。
这幅彩色星空影像,呈现了位于北天仙后座内的恒星形成区IC 1795之辉光气体和不透光尘埃云。
此星云的色彩则按照哈勃配色表,把源自氧、氢和硫原子的窄波段辐射依序渲染为蓝、绿和红等色泽;然后,这些数据再和透过宽波段滤镜拍摄的影像融合成这张照片。
在天空中,IC 1795离著名的英仙双星团不远,本身则紧邻著IC 1805心脏星云,是一个大分子云边缘的恒星诞生区复合体之一部分。
这个恒星诞生区复合体,蜿蜒分布在我们银河系的英仙旋臂上,离我们略远于6,000光年。
依此距离,这幅影像涵盖了IC 1795约70光年宽的区域。
夜空最亮的二十五颗星
你知道最明亮的一些恒星之芳名吗?
你可能晓得,因为有些亮星的名字极为古老,其定名可回溯到信史肇始之初。
许多世界各地的文明,以不同的名字称呼这些最明亮的恒星,而且在文化和历史传承上,知道这些名称有其重要性。
不过为了信息能交换无误,国际天文联盟(IAU)带头把恒星的名称标准化。
上面这幅真实色彩的主题影像,呈现了在夜空中,目前人类眼里最明亮的25颗恒星及它们的IAU认可名称。
有些恒星的名称带有相当有趣的含义,例如天狼星的拉丁文意为“大热天”,织女星的阿拉伯文意为“翔降之鹰”,而心宿二的希腊文意指“火星的对手”。
此外,至少有一颗我们更熟悉的恒星─北极星,太暗而根本上不了这个榜。
M100:宏伟的螺旋星系
庞大美丽的M100有宏伟螺旋星系的贴切称号。
这个庞然的星系,拥有超过1千亿颗成员星;此外,它也酷似我们的银河系,拥有轮廓鲜明的螺旋臂。
亦名为NGC 4321的M100,位于后发座方向,离我们约有5千6百万光年远,是室女星系团最明亮的星系成员之一。
在这幅望远镜影像里,这个正向的宏伟螺旋星系,与较不出采的侧向螺旋星系NGC 4312(右上)共享了这片宽将近1度的视野。
这张摄于地球亚利桑那州旗杆镇、总曝光时间等同于21小时的影像,突显了M100里的明亮泛蓝星团和错综复杂的蜿蜒尘埃带等,这些螺旋星系的共有标志性特征。
量测星系M100里的变星,对测定宇宙的大小和年龄有重要贡献。
彗星、行星与月亮
这个月前些天的日落后西方天空,同时出现3个明亮的天体,让资深的天文爱好者大饱眼福。
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带著蛾眉位相出现在上左方的月亮。
而月亮的其余部分,受到了地球反射的阳光之照耀也隐约可见。
左上角的明亮行星是木星,它同时也是太阳系最庞大的行星。
三者中最不寻常的,是位于月亮下方的彗星12P/庞士-布鲁克斯,它右侧曳著粗短的尘尾,但却拥有向上方伸展、令人印象深刻的离子尾。
这幅主题影像,组合自同一部相机摄于西班牙赫罗纳省利尔斯村附近某地点的多张照片。
庞士-布鲁克斯彗星在上星期通过了近日点,现在随著它移入南天并返回太阳系外围,其亮度也在下降之中。
英仙GK:新星与行星状星云
在这幅影像里,恒星系统英仙GK只和3个星云的其中之2有关联。
在迄今已知的新星之中,距离1500光年远的英仙新星1901是第二近的新星。
其中心藏著一颗白矮星,为一颗曾经的类太阳恒星残存的核心。
环拱在英仙GK四周的圆形烟火星云,是在1901年看到的、发生在白矮星表面的一例热核爆炸(新星)所抛出的气体。
烟火星云周围的红色发光气体,是曾披覆著此中心星的大气。
这些形成弥漫行星状星云的气体,则在新星爆发前就已被释出。
此外,飘过视野的暗淡灰色气体,应是恰好路过的星际卷云。
在1901年,英仙GK发生新星爆发变得比参宿四还要明亮。
在今年晚些时候,恒星系统北冕T预期也会发生新星爆发,不过具体的时间及亮度皆难以确定。
土卫十二的立体影像
取出你的红/蓝眼镜,一起飘浮在土卫十二(Helene 海伦),这颗土星冰质小卫星之旁。
名称很贴切的土卫十二海伦,是四颗现知位在拉格朗日点上的特洛伊卫星之一。
拉格朗日点则是两颗大质量物体间的重力稳定位置,在此例中为土星和它较大的卫星土卫四。
形状不规则的土卫十二 (约36 x 32 x 30公里),位于土卫四的前导拉格朗日点上,另一颗冰质姐妹卫星土卫三十四,则位在坠后的拉格朗日点上。
这张清晰的立体影像,建构自卡西尼号2011年某次近距离飞越时所拍摄的2张照片 。
影像显示土卫十二面向土星半球的部分区域,而此区的表面上满布著撞击坑和沟状结构。
黑洞的吸积盘与喷流
当黑洞吞噬恒星时,会发生什么事?
许多细节目前仍不明,但最近的观测提供了新线索。
在2014年,地面的全天自动超新星巡天计划(ASAS-SN)的望远镜,侦测到一例强烈的爆发事件,并由包括美国航太总署的快捷号卫星在内的仪器进行后续观测。
这些所侦测到的辐射之电脑拟合,与恒星被遥远超大质量黑洞撕裂的特征相符。
此一碰撞事件的结果,可用上面这张主题图示来呈现。
这颗黑洞是图示中心的小黑点,而随著物质往黑洞坠落,物质之间的碰撞会造成温度升高,并形成环拱黑洞、前世为恒星炽热物质的吸积盘,以及沿著黑洞自转轴射出的喷流。
落日上的AR 3664
它比地球大。
它是如此的庞大,不需要经过放大,就能直接在太阳的表面上看到它。
它拥有强大且纠结的磁场,以及数量众多的黝黑太阳黑子。
编号为AR 3664的它,是近年来太阳表面最活泼的活跃区之一,并释放出了一系列的爆发,把大量的高能粒子射向地球,诱发了美丽的极光。
而这种爆发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虽然像AR 3664这样的活跃区可以很危险,但是来自这个活跃区的日冕物质抛射,目前尚未对绕地球运行的卫星或地球表面的电网带来太多的损害。
这张摄于意大利罗马的影像,呈现了数天前在落日上的此庞然活跃区。
这张组合影像,整合了一张只记录太阳表面的甚短曝光时间照片,以近似实际所见的情况。
最后,AR 3664正在转入太阳的反面并远离地球,只不过,如果此活跃区存活够久,它或许会再转回来。
波兰上空的红色极光
北极光通常不会伸展到这么南边。
然而,太阳庞大的活跃区3664里的混乱磁场,导致表面发生了爆发,并把大团的电子、质子和更大质量的带电原子核喷入太阳系。
几天之后,这例日冕物质抛射(CME)撞到了地球并触发极光,而且根据报导,有些极光不寻常的出现在远离地球北极和南极的地区。
这场免费的天空表演可能还没结束,太阳黑子群集的AR3664,后来喷出了更多的日冕物质抛射,有些可能会在今晚或明天冲撞地球。
不过,这个活跃区目前已经移到日盘的边缘,很快就会旋到远离地球的反侧。
这幅昨晚摄于波兰拉契布日镇的6秒单曝光影像,就记录了一例带有辐条状结构的泛红极光。
影像里,摄影者首次观看极光的朋友,也在远处拍摄这片美丽多彩的夜空。
视象化:黑洞的吸积盘
绕行黑洞会看到什么?
如果黑洞的周围,环拱著一个由发光涡旋状吸积气体组成的吸积盘,那么黑洞强大的重力会偏折盘面辐射的光,让吸积盘看来非常奇特。
这部主题动画,就把这种景观视象化。
动画以观察者的视角为开头,从稍高于吸积盘的位置眺望黑洞。
此时见到了环拱在中心黑洞周围的一个纤细光环,它标示出光球所在的位置,光球之内为黑洞的事件视界。
影像里,视野左侧的盘面,因为旋向观察者而显得较明亮。
随著这部影片持续,观察者旋到黑洞上方俯视,接著再旋向远侧穿过吸积盘,最后再回到最原先的视角。
影像中,吸积盘经历了一些很有趣的影像反转,但看起来从不是扁平的。
如今,像这类的视象化特别关键,因为事件视界望远镜,正以前所未见的解析力拍摄黑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36UkYtq6m0?rel=0
CG4:云球与星系
这团气体云能吞下星系吗?当然办不到,体型差太多了。
在这幅主题影像里,看似在伸展"触手"的怪异"生物",其是一种名为彗星状云球的气体云。
只不过,这团云气已然破裂。
彗星状云球的典型特征为尘埃头和长尾,这让彗星状云球的外观和彗星有点相似,然而在本质上它们天差地别。
云球经常是恒星形成之所在,有些云球的头部甚至还镶著很年轻的恒星。
至于这团云球的头部为何会破裂,其原因仍然不明。
云球左方的星系,其实非常庞大且遥远,它只是和CG4共视线方向因而恰好重叠入镜。
蝘蜓I分子云
这幅南天望远镜影像里的暗星云与亮星云,是该处有年轻恒星和活跃的恒星形成活动之迹证。
它们座落于本地泡和蝘蜓分子云复合体的交界处,离我们只有650光年远。
年轻恒星则座落在尘埃反射星云所在之处,根据1946年编录的塞德布拉德星表(Cederblad catalog),它们分别为影像中左上方的C形Ced 110,及它下方的泛蓝Ced 111。
在影像里很吸睛的,还包括一颗刚形成的小质量恒星之外泛物质流,所雕塑出的橙色V型蝘蜓红外星云(Cha IRN)。
这张构图精美的影像,涵盖了1.5度的天区;以蝘蜓I分子云所在距离来换算,影像呈现分子云内约17光年的区域。(Chamaeleon I molecular cloud 蝘蜓I分子云)
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的M78
恒星形成可以很混乱。
为了解这种混乱的过程提供助力,欧洲航天局(ESA)的新太阳轨道望远镜欧几里得,最近为明亮的恒星形成区M78拍下了空前高解析的的影像。
位于这幅摄于可见光及红外光波段的主题影像中心附近的M78,距离我们约仅有1,300光年,而其发光的主要核心区之跨幅约为5光年。
M78中心的泛紫色泽,则是由于黝黑尘埃反射炽热年轻恒星的蓝光之效率较高所致。
透过这张壮丽且具有揭示性的天空影像,得以清楚见到复杂的尘埃带和细丝。
在影像的左上角,可见到邻近的恒星形成区NGC 2071,而在右下角,可看到第三个恒星形成区。
这些星云全都是猎户分子云复合体的一部分,使用小望远镜即可在猎户腰带的北侧找到它们。
鹿豹座星系NGC 2403
壮丽的宇宙岛NGC 2403位于有长长颈子的鹿豹座之内。
宽5万光年左右、距离约1千万光年远的这个螺旋星系,看似拥有特别多正在形成恒星、其标记为会发出原子氢特征泛红辉光的庞大HII区。
这些庞大的HII区的能量源,则是群集的炽热大质量恒星;这些恒星在过完璀璨短暂的一生之后,会以明亮超新星爆炸的形式谢幕。
NGC 2403是M81星系团的成员,它形似本星系群的 三角大星系M33,而二者皆以拥有大量的恒星诞生区著称。
在这幅星系NGC 2403的彩色影像里,带芒的亮星是位于我们银河系内的前景恒星。
在这幅宽视野的望远镜深空影像之前景里,还可见到名为银河卷云或共照耀星云的昏暗银河系星际尘埃云。
除此之外,看似从NGC 2403伸出的昏暗结构,可能是它与邻近星系重力互扰所产生的潮汐恒星流。
火星车的影子
如果你在火星上看见了自已的影像,而你又不是人类,那你可能是正在探索火星的毅力号火星车。
自2021年起,毅力号就不停的探索这这颗红色行星,除了找到了复杂的火星火山活动历史及远古流水的证据,更越过内太阳系空间回传了许多令人屏息的影像。
在这张毅力号背对太阳望进耶杰罗坑 内雷特瓦峡谷的2024年1月影像里,顶端可见到当地的山丘。
而很明显非人类、房车大小的火星车之影子,则叠合在影像中心下方的磊磊石块上。
不再有灵巧号火星直升机为伴的毅力号,持续进行寻找远古火星生命迹象的任务。
NGC 4565:侧向星系
从地球看出去,壮丽的螺旋星系NGC 4565恰好侧向著我们。
因其细长外观而有针状星系之称的NGC 4565,是用望远镜巡视北天昏暗的北冕座时之热门标的。
在这张清晰的彩色影像里,清楚可见NGC 4565纤薄的盘面上,切过其鼓胀盒状星系核心前方的不透光尘埃带。
NGC 4565离我们约有4千万光年远,大小则约为100,000光年。
用小望远镜就能轻易见到NGC 4565,也因此,许多星空爱好者认为NGC 4565是著名的梅西叶星表之遗珠。
SH2-308:海豚头星云
这团由炽热大质量恒星的高速恒星风所吹出的宇宙气泡,极为庞大。
编录号为夏普利斯2-308(Sharpless 2-308)的这团星云,位在大犬座方向,离我们约有5,000光年远,所遮住的天区略大于满月。
依它所在的距离来换算,这团星云的直径大约为60光年。
造就这个泡泡的大质量恒星,则是位于星云中心附近的明亮沃夫-瑞叶型恒星。
由于沃夫-瑞叶型恒星的质量是太阳的20倍以上,演化非常快速,它目前可能处在大质量恒星的短暂前超新星阶段。
来自这颗沃夫-瑞叶型恒星的高速恒星风,推扫在先前演化阶段抛出的较慢速移动物质,形成了这团形如气泡、年龄在70,000年左右的星云。
在这幅深空影像里,较暗淡的辐射是透过窄波段滤镜所拍摄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蓝色渐层呈现的电离氧原子辉光。
因它与人无害的外观,SH2-308另有海豚头星云的称号。
潘朵拉星系团
这幅来自韦伯太空望远镜近红外相机的拼接深场影像,呈现了星系团Abell 2744的壮丽身影。
位在玉夫座方向、距离约35亿光年、亦称为潘朵拉星系团的Abell 2744,似乎是由三个独立的大质量星系团合并而成的巨型天体。
在其内主宰性暗物质的影响下,这个巨型星系团翘曲和扭曲了时空结构,并以重力透镜会聚更遥远天体的光。
影像中许多比潘朵拉星系团星系更红、被拉伸及扭曲成弧形的透镜光源,是非常遥远的早期宇宙星系。
想当然耳,带著衍射芒的天体是近在银河系内的前景恒星。
以潘朵拉星系团的估计距离来换算,这幅影像所呈现的宇宙空间之跨幅约为600万光年。
不过别著急,你可以透过一部2分钟长的导览影片来探索这个迷人的区域。(Pandora's Cluster of Galaxies 潘朵拉星系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