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微博:
【开70万国产电动车去越野的人】对小众事物的青睐,往往标志着他们独特的品味、自我判断的坚定和不在意他人眼光的勇气。选择一台70万的电动车的车主们就是如此。他们不会受大众趋势的裹挟,而是在诸多选项中择取了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那一个。这份笃定,来自对自己、对选项的双重了解,也来自对未知的信心。
阅历、思考、经济等方面的积淀,赋予他们更多空间,能够跟随自己的内心,踏上未知的路途,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和自由。 开70万国产电动车去越野的人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33637253873961
人物
#人物 微博:
#郭有才的花期比菏泽牡丹还短 淄博、哈尔滨、天水之后,这一次爆火的城市,是菏泽。这次的故事里没有烧烤、冻梨、麻辣烫,只有一个名叫郭有才的网红和他的《诺言》。 流量迅速席卷而来,又戛然而止。这一次,网红和流量的花期比牡丹还短一些。
- 转发 @每日人物 : #郭有才的花期比菏泽牡丹还短 #菏泽流量故事 淄博、哈尔滨、天水之后,这一次爆火的城市,是菏泽。这一次,没有烧烤、冻梨、麻辣烫。只有一个网名叫郭有才的红人,和一首名为《诺言》的老歌。
流量迅速席卷而来,又戛然而止,和之前每一次都不一样。这一次,网红和流量的花期比牡丹还短一些。
众声喧哗里,每日人物来到菏泽,见证了郭有才卷起的流量如何冲刷这座城市,又是如何改变了城市里的人。 #菏泽南站从爆火到冷清的12天 郭有才的花期,比菏泽牡丹还短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38581532983319
#人物 微博:
#一个美国人在东北散步 #保罗萨罗佩克与他的环球徒步计划 保罗·萨罗佩克是个一直穿越边境线的人。他曾经是个记者,两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2013年开始,他从埃塞俄比亚出发,一路穿过非洲、中亚和南亚,并在2021年底到达中国。他在中国走了两年多,接下来,他还要一路走去美洲。他已经走了超过十万公里。
2023年11月中旬,《人物》记者从北京去往辽宁,在刚刚下过雪的省道上,和保罗一起每天行进20公里。10年的徒步看似宏大,但进入每个日子,就像保罗所说,没什么大新闻。一直都没什么大新闻,就只是走,放松,和途中遇到的一些人微笑、搭话、建立关联。 #徒步旅行 一个美国人在东北散步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38585538805939
#人物 微博:
#校园欺凌可能起源于一件小事 #分层分班制度下的校园欺凌 雷望红去过多地调研,发现乡村学校的欺凌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比如欺凌不仅仅发生在后进生之间,一些优等生也成为被欺凌,甚至是欺凌的主体。在以往的调研中,严重的校园欺凌大多发生在初中阶段,但她观察到,乡村小学阶段的欺凌开始增多。
乡村校园欺凌也并非完全无解。一位校长推行了一系列举措,使后进生在校园的意义感被重构,校园欺凌事件明显减少了。
还有很多学校老师告诉雷望红,「如果对犯错的学生用心,而不是把他们推出去,学生也不必成天打打闹闹,用暴力构建另一套价值秩序。」但在乡村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对学生用心本就是一道难题,需要不同层面合力拿出智慧,对学生要舍得付出精力,付出时间。那名校长提供的也只是一种解法,现实中的乡村校园欺凌问题依然复杂,还需要寻找更多的解法。 校园欺凌,在隐秘的角落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37118123540689
#人物 微博:
生活滔滔,所有人在时光里走来走去。温暖的世界里,每一个日子都值得庆祝,每一个瞬间都有独特的意义。而幸运的是,技术赋予了摄影更多可能性——它给摄影者呈现人类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通道,也让真正注重日常的普通人有了记录moment的底气。
5月22日,2024华为影像XMAGE品牌之夜在上海举行。导演赵小丁也在现场专门分享他用华为手机的拍摄照片以及照片背后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技术赋予摄影和移动影像的更多可能性。 #华为发布移动影像十大趋势 #手机影像未来十年会有什么改变 #赵小丁镜头下的冯小刚 生活滔滔,世界温暖,我们如何与日常对话?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37256279982213
#人物 微博:
#鸭嘴钳背后的妇科检查之痛 #妇科检查中的冷漠和厌女时刻 不久前,我们发起了征集「由鸭嘴钳想到的在妇科检查中的痛苦时刻」,一小时之内,就收到了400多份回信,感谢各位的信任与分享。在最终回收的1188份问卷中,「捅」这个字眼出现了40次,几乎是出现最频繁的动词。这个动词背后,是受检者感受到自己正在被粗暴对待。
不舒适、不体面的感受给女性带来了漫长的隐痛和伤害,并影响着她们未来的生活。一个很简单的细节是,在所有回信中,有20多位读者提到,每次体检的时候,要把妇科检查留到最后,留给自己充足的心理建设时间。有的人还会选择放弃妇科检查,「能拖就拖、能免就免」。甚至有人因为糟糕的妇检经历,对性生活恐惧、对生育迟疑、对健康失去掌控。
幸运的是,仍有一些读者感受过来自妇科医生的温度。于小鱼 记得,当自己在妇科手术后,无法下地时,有一位大夫曾拉了她一把,她忘不了当时的感动。潇潇则在检查过程中被男医生悉心地照顾到了隐私。
事实上,在脆弱的时候,女性完全有喊痛的权利和自由,在不安的时候,她们需要的是科学的指引,是理解、关怀、充分的尊重与包容。这一次,我们选择将女性在妇科检查中的经历与感受如实呈现,让疼痛与伤害被言说、被看见。 #鸭嘴钳为何让女性感到恐惧 鸭嘴钳背后,看不见的女性之痛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1283021537536
#人物 微博:
#那些为父母缴社保的年轻人 #给父母缴社保的大部分都是女儿 父母正在老去,如果没有足够的养老资金,未来要怎么办?这是许多年轻人正在面临的问题。
当父母没有稳定工作,退休年龄将至,社保成为了一个最基本的保障和托底。「要不要补缴社保」,「要不要提档缴纳」,成为许多中国家庭正在面临的选择。 为了探讨「社保」背后折射的家庭关系和养老考量,上周,我们发起了一次关于「我为父母缴社保」的征集,问卷浏览量很高,共收到了近200份回复。
为父母缴社保,像极了一个成人礼,它标志着一个孩子在家庭角色中的转换,从一个被养育者,变成家庭责任的承担者。
我们还发现,缴社保这个动作背后,呈现了家庭关系的复杂真相。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问题,还涉及到很多面向——一个家的金钱、资源,如何分配。如果家里的钱只够给一个人上社保,给谁上?如果补缴社保要一次性给出一大笔钱,谁来给?以及一个家如何规划养老问题,每个家庭成员的职责是哪些?边界又在哪里?
大家谈到社保,但也不仅仅是社保。以下,是来自你们的,关于社保背后「钱」、「亲情」、「衰老」、「安全感」的思考—— 那些为父母缴社保的年轻人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0018141085876
#人物 微博:
#在重点中学教了25年摇滚乐的历史老师 #这个时代的孩子还需要摇滚乐吗 今年48岁的老温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教书,他是一名历史老师,也做过超过二十年的班主任。在校园里,大家通常喊他「李老师」,而在网上,他是 Vincent80,老温这个绰号便来源于此,很长时间,他是西祠胡同论坛「大西洋驿站」音乐板块的版主。
两个身份的交叉,是老温从2000年开讲、持续至今的摇滚乐选修课。25年间,有超过500位学生选修过这门《摇光滚影——现代影音文化》,在每个周四的下午,老温带着他们暂时告别作业和考试,去摇滚乐的世界游玩一圈。 #摇滚校园 我在重点中学,教摇滚25年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37880543412489
#人物 微博:
#打工人为何沉迷王妈宇宙 00后自媒体博主“七颗猩猩”王志欣,因系列短视频《重生之我在霸总短剧当保姆》而爆火,剧中她所扮演的角色王妈,也成为打工人的嘴替。不过近日有人发现,王志欣公司的招聘要求是:月薪六千,大小周工作制,需自带电脑……
- 转发 @每日人物 : #打工人为何沉迷王妈宇宙 大家周二好,第24期每日新语我们将目光投向——王妈宇宙。
00后自媒体博主“七颗猩猩”王志欣,因系列短视频《重生之我在霸总短剧当保姆》而爆火。她创作的一系列重生的短视频,因为独特的讽刺现实角度而走红,剧中她所扮演的角色王妈,也成为打工人的嘴替。不过近日,随着人员扩张,有人发现,王志欣公司的招聘要求是:月薪六千,大小周工作制,需自带电脑……这些也引发了网友吐槽:“短视频里替打工人声张正义,现实里却在背刺打工人。”
而吐槽霸总的王妈,最后自己终于成了霸总。 #千万网红王妈塌房背后 #王妈发声 #王妈公司待遇 打工人为何沉迷“王妈宇宙”?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38965416656984
#人物 微博:
#炫富赛道消亡史 #炫富网红集体消失 炫富的人设,曾经短暂吸引过所有人的目光,最终又都销声匿迹。
- 转发 @每日人物 : #炫富赛道消亡史 #炫富网红集体消失 炫富是条极细的钢索,网红们走得小心翼翼——分寸拿捏失当就会引发粉丝的嫉妒。王红权星用话痨、大舌头这些缺点自嘲,田田小阿姨则用搞笑剧本做了包装,让那些尖锐冰冷、散发着金钱味道的Logo,不至于刺痛普通人的心。这些炫富的人设,曾经短暂吸引过所有人的目光,最终又都销声匿迹。 #多名炫富网红被封号 炫富网红,集体消失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0049430331469
#人物 微博:
理想内部的调整仍在继续。
- 转发 @每人Auto : 【 #理想合并零售与交付业务 】理想内部的调整仍在继续。 #理想调整纯电suv节奏 业务重心向产品部转移后,理想将零售与交付部门合并,并下设了更细分的岗位。 #理想汽车 整合销售业务、推迟纯电SUV面世、收缩团队规模,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卖车。 独家|合并零售与交付,理想整合销售业务,一切为了卖车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1134287323408
#人物 微博:
昔日合资巨头广汽本田,还没有从裁员的伤痛中走出。
- 转发 @每人Auto : 【 #抢着被裁的广汽本田人 】昔日合资巨头广汽本田,还没有从裁员的伤痛中走出。与将近1700名员工“和平分手”,并不能让其走入安全区。相反,这给广汽本田之后的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汽本田回应大规模裁员 #广汽本田裁员预计上千人 赔偿金高达数十万?广汽本田裁员名额成了香饽饽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4739820093611
#人物 微博:
#北冰洋捕蟹女孩月入13万的背后 #北冰洋捕蟹船上反抗欺压的中国女孩 在高薪出海捕蟹的背后,刘一凡提到更多的,是一个已经习惯了挪威更加宽松的工作环境的女性,如何在来到海上后,发现这一切都不如她想象一般坚固。在船上,8小时工作制、尊严和体面都不复存在,在陆地上可以直饮的自来水也带着黄锈,她不舍得把带上来的洗脸巾用成次抛,每一张用到最后,都被染成了黄色。船上也没有随行船医,只有用暴力解决问题的组长,和随处可见的「乱扔垃圾是婊子」标语。
船上有本地人,也有移民,刘一凡是唯一一个站出来直接反抗的人。在和我聊天的过程中,她把原因一部分归结为自己是头次上船的兼职,另一部分,是因为她比组长想象的更加坚韧,也更加「难搞」,她用过去三年学会的东西保护了自己。她更加坚定的是,必须自己去争取权利。 北冰洋捕蟹,一个女孩月入13万的背后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4004075995254
#人物 微博:
#当互联网大厂开始治病 #大厂人的内耗病 互联网大厂们在风口起舞的那些年,危机感是稀薄的。那时,大公司病就像房间里的大象,搞钱才是要紧事,大厂甚至成了财富自由者的孵化器。就像有位年轻的字节跳动程序员,财富自由后在微博写道:「我选择在28岁的末尾退休,拥抱山间清泉与峡谷的风,去感受春秋冬夏。」
然而,几个春秋冬夏过去,当时代的目光投向了新的地方,危机感和大公司病开始同时显现。增长的乏力、对未来的焦虑,也无差别地传导到每一个大厂人头上。在乘风而起的年代,扩张的业务都是新故事;当风停歇,所有的故事都成了代价。大厂治病的过程,也是公司最高层逐渐认清现实的过程。
治病谈何容易。尤其是在大厂动辄数十万人的体量下。在今年,大厂频繁谈论治病,是正视也是逃避。毕竟,一个公司治病的最好方法,是疯狂而飞速地发展。 #离职最后一天退了六百多个工作群 当互联网大厂开始「治病」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6543030812962
#人物 微博:
#一个北京差生和他还没丢光的超能力 #童年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安全 对于一些人来讲,童年终结于某个无知无觉的时刻:突然之间,你不再对上课偷吃零食、用橡皮弹别人后脑勺,或绞尽脑汁模仿家长的字迹签字这样的事情感兴趣。等到回过味来的时候,童年早已变成亲切而遥远的怀恋。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讲,童年从不曾终结。它会像一条渐弱渐缓的河流,最终或许流入地下不再可见,却仍带给这片土地以持久的潮湿。导演王子川的童年属于后者。
《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是王子川的首部电影作品。他选择讲述三年级的小学生朱同在学校里度过的普通一天。基本上,朱同搞砸了所有事。但这只是朱同生活里平平无奇的一天,甚至称不上糟糕。至少他还有幻想来帮忙。这是在今天的大银幕上难得看到的,面向成人观众,但关于且只关于童年的讲述。它打动了很多大人,拿下过第17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探索、观众选择荣誉评分第一名。
就着这部电影,我们与王子川聊起了他自己的童年生活。相比于朱同,这段故事更加漫长且影响深远。但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一个人如何面对他童年所遭受的伤害,如何在这片永远潮湿的泥土之上生长出自己的根茎。幸运的是,走过这样的童年之后,王子川还没丢光他的超能力。剩下的,没人再能将它夺去。
以下是王子川的讲述—— #小学生朱同正在失去童年 一个北京「差生」,和他还没丢光的超能力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8006180471309
#人物 微博:
#777份人身保护令背后的故事 #遭遇家暴后首先应该做什么 一位女性被丈夫殴打后,首先应该做什么?
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明确规定了当事人因遭受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涉妇女儿童案件情况。在妇女遭受家庭暴力方面,2023年,全国法院共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5695份,为过去五年中数量最多。
我们注意到,在过去几年,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签发了777份人身安全保护令,是签发数量最多的基层法院。法官刘秀荣则是「一站式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机制」牵头者,她和团队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便捷、实用的人保令签发工作流程。 777份人身保护令背后的故事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6177887551622
#人物 微博:
#为什么我劝你不要去博物馆 #那些奇奇怪怪的博物馆 博物馆三个字,往往显得沉重、宏大,但其实,它也可以简单、小巧,不谋求意义,很多读者喜欢这样奇怪的博物馆,是因为它们没有距离感,它们的展品、陈设,甚至是主题都是那么贴近普通人。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去博物馆除了探险,也是靠近某个特殊状态下的自己,就像读者陈黾黾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感受到的,这将是自己人生电影中会被记下的一幕。 #端午粽意指南 为什么我劝你不要去博物馆?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2923845582989
#人物 微博:
#夏日喝酒指南 #夏天最爱的喝酒地 这里是《人物》的「见好」栏目,本期「见好」的主题是「我最爱的喝酒地儿」。
喝酒这件事一定不只关乎酒本身,喝酒时身旁或对面的人,喝酒时的心情与状态,以及在哪里喝的酒,都让喝酒的时光成为我们记忆里印象深刻的锚点。
年少的朋友初尝酒的滋味,往往是在学校草坪或者天台,TA们的酒里满满的都是青春的味道。做了父母的朋友,则需要在客厅搭建一个跟酒有关的小角落,安静地做一会儿「自己」。而那些我们最爱的酒馆们就像一个个「安全屋」,让疲惫了一天的人们能窝进去休憩片刻。当然,如果繁忙的工作让你实在难以抽身离开工位,希望电脑旁的那杯酒能让你更快乐。
今天是端午假期的第二天,无论你是打算出去走走还是在家充电,都可以在以下地点里找到适合你的选项。 #端午粽意指南 大过节的,微醺一下不过分吧?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3293800235035
#人物 微博:
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最好时代,需求驱动着市场的发展变革。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继续高歌猛进达到47.0%,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的步伐正持续加速。同时,这也是中国能源汽车的最卷时代,卷价格、卷智能、卷流量。为了让用户更直观地了解自家产品、技术、服务,越来越多的车企掌门人从幕后走到台前,通过直播让品牌形象更加鲜活。 智驾直播,开卷!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7749891719197
#人物 微博:
生活中的更好,常常是点滴小事积攒起来的。
只要按图索骥地过好每一个节气,这一年就会更好。一年一年地积累,人就拥有了更好的一生。
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期间,单霁翔总能关注到故宫里的小事,比如一把休息的椅子、一个填平的井盖。
退休后的单霁翔依然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读书和写作上,对他来说,专注做好手上的小事,更好就能发生。
单霁翔始终秉承的“更好”,也是特仑苏一贯追求的目标。
从夏至开始,《人物》将携手 @特仑苏 ,在每一个节气邀请一位“更好”生活的实践者,分享他的人生故事,沉淀成踏实而长久的更好生活。 #2024让更好发生 #更好生长 @特仑苏 单霁翔:把自己活成一个夏天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7763275743271
#人物 微博:
#高考查分之后的人间悲喜 #高考查分后和父母的微妙关系 看到高考成绩的那一刻,你想到了什么?
最近,《人物》发起了征集「高考查分之后」,一天的时间,我们就回收了970份问卷,在这个闷热的季节,我们共同拾起了一段遥远的记忆。
在回答问卷的读者中,有今年刚刚高考查完分数的学生,有在疫情爆发第一年参加高考的学生。LJ则是最早的一位,她在1992年参加了高考,当时哥哥给她取回来考条,上面写着各科分数和总分。
通过读者们的讲述,会发现,高考作为全国关注的重要考试之一,也经历了一些变化与改革——有的省市考试科目使用了「3+3」选科模式,选择更灵活;有的则放弃自主命题,开始选用全国卷,标准更统一。就连高考查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网页、短信和电话查询之外,有的读者则是通过教育部门的寄信、班主任的手抄榜单等方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
梳理这些问卷,会发现,查分的那天,对很多读者而言,都是如此清晰的一段记忆——他们记得夏天吱呀吱呀响动的吊扇,记得自己为了查分第一次走进家附近的小网吧,在烟雾缭绕间默默背着《道德经》;记得放下电话后,红色塑料话柄上留下了手心的汗。
为了这一刻,有人特意穿上了红色的T恤,有人在房间里播放《好运来》,靠玄学获得一些成功的信念。
在那一天,狂喜与意外,冷静或失望,从未如此真切。有的读者成绩无功无过,开始在家长的提示下,背起四级单词;有的读者超常发挥,在迪士尼乐园请每一个小伙伴吃了昂贵的冰淇淋,人生图景正在徐徐展开,她们看到了充满可能性的光明未来。
同样,仍然有很多人被不如意的高考成绩重伤过,人生的潮湿,濡染开来。查完分数后,他们可能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愿出门,一家人凑在一起沉默,甚至还会受到家长、亲戚的质疑与指责,「你高中三年都在干什么?」甚至,他们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缺了话语权,任由家长选择。
高考是成长的重要节点,当分数不再是唯一目标,排名不再重要,当同学不再是独木桥上追赶彼此的对手,人生才真正来到了漫野。就像读者新九 体会到的那样,「人生也不是只有『优秀』和『差』两个选项。」
外面是夏天了,去感受崭新的人生吧。 #高考查分 高考过去了,查分的影子还在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50542069252098
#人物 微博:
#发疯的年轻人陷入血糖焦虑 #年轻人动态血糖仪上瘾 动态血糖仪主要的使用者本来是糖尿病患者,但如今,一部分血糖没什么问题的年轻人,也开始用动态血糖仪减肥、养生。
- 转发 @每日人物 : #发疯的年轻人陷入血糖焦虑 #年轻人动态血糖仪上瘾 动态血糖仪主要的使用者本来是糖尿病患者,但如今,一部分血糖没什么问题的年轻人,也开始用动态血糖仪减肥、养生。
就像多邻国用小绿鸟控住了年轻人一样,动态血糖仪拿捏了人性,用即时的正反馈、实时的数据,激活了年轻人身体里的“做题家”基因。有人分析数据,有人做人体科学实验,还有人上了瘾,“看不到血糖,感觉自己变成了盲人”。 #血糖 发疯的年轻人,陷入血糖焦虑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8730322862246
#人物 微博:
#发现新物种的人 #一年200多天都在野外是什么体验 在许多人的想象里,去野外考察物种是一件充满新奇和乐趣的工作。繁忙的都市人要挤出时间才能做一回驴友,到自然里舒展身心,生物学工作者们却能以此为日常,饱览风光的同时探索自然的奥秘。科学纪录片里,他们也常常是博识光鲜的模样,和野生动物像朋友一样近距离相处,还能发现重要的新物种。
事实上,真正的野外考察要艰辛、枯燥得多。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罗心宇说:「在野外,10%的事情是关于我们怎么工作的,另外的90%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关于我们是怎么样吃苦的。」他们得对付沉重的装备、多变的天气、深山密林里蛇虫鼠蚁的侵袭,新物种的发现往往也不像想象的那样富于戏剧性和重要性。
但许多生物学工作者仍然热爱这项工作。他们在野外体会到自由,在重复的工作中捕捉探索的乐趣,感受自然对真正热爱它的人丰富的馈赠。 #生物多样性 发现新物种的人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8715487608980
#人物 微博:
这不只是商业的故事,更是关于人,关于命运,无论是谁,出生在哪里,都有机会越过关隘,触碰到更远的人生理想。 商业新工具,如何成就创业青年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5211201821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