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2-308:海豚头星云
这团由炽热大质量恒星的高速恒星风所吹出的宇宙气泡,极为庞大。
编录号为夏普利斯2-308(Sharpless 2-308)的这团星云,位在大犬座方向,离我们约有5,000光年远,所遮住的天区略大于满月。
依它所在的距离来换算,这团星云的直径大约为60光年。
造就这个泡泡的大质量恒星,则是位于星云中心附近的明亮沃夫-瑞叶型恒星。
由于沃夫-瑞叶型恒星的质量是太阳的20倍以上,演化非常快速,它目前可能处在大质量恒星的短暂前超新星阶段。
来自这颗沃夫-瑞叶型恒星的高速恒星风,推扫在先前演化阶段抛出的较慢速移动物质,形成了这团形如气泡、年龄在70,000年左右的星云。
在这幅深空影像里,较暗淡的辐射是透过窄波段滤镜所拍摄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蓝色渐层呈现的电离氧原子辉光。
因它与人无害的外观,SH2-308另有海豚头星云的称号。
apod
潘朵拉星系团
这幅来自韦伯太空望远镜近红外相机的拼接深场影像,呈现了星系团Abell 2744的壮丽身影。
位在玉夫座方向、距离约35亿光年、亦称为潘朵拉星系团的Abell 2744,似乎是由三个独立的大质量星系团合并而成的巨型天体。
在其内主宰性暗物质的影响下,这个巨型星系团翘曲和扭曲了时空结构,并以重力透镜会聚更遥远天体的光。
影像中许多比潘朵拉星系团星系更红、被拉伸及扭曲成弧形的透镜光源,是非常遥远的早期宇宙星系。
想当然耳,带著衍射芒的天体是近在银河系内的前景恒星。
以潘朵拉星系团的估计距离来换算,这幅影像所呈现的宇宙空间之跨幅约为600万光年。
不过别著急,你可以透过一部2分钟长的导览影片来探索这个迷人的区域。(Pandora's Cluster of Galaxies 潘朵拉星系团)
珊蒂与月晕
今年4月满月的月光穿过地平线附近的高层云,为这片夜晚的花园景色投下暗影。
这张广角照片除了拍下看守花园大门的狗狗珊蒂之外,还记录了明亮月轮的22度冰晕。
不过,6月的满月也会投下暗影。
在这个月,月亮满相出现在6月22日的世界时(UTC)01:08。
这个时间点,则是夏至在6月20日20:51 UTC降临后的28小时左右。(译注:+8时区的夏至点落在21日清晨4:51)
位于其最南赤纬位置、亦有草莓月之称的6月满月,当然也能在朦胧的夜空创造出张角22度的月晕。
缩时影片:极光、稳定极光红弧与银河
这个不寻常夜晚的天空发生了什么事?
在这部全长4个半小时的360度全景影片里,最吸睛的或许是粉红和紫色的极光。
而拍摄影片的5月11日那晚,也因出现了全球性可见的极光而闻名遐迩。
在影像里,随著夜晚流转,带状极光在天空摇曳,银河系的中央盘面升起,恒星随著地球自转而迁移。
影片同时也记录了出现在极光上方,变化极为缓慢的罕见带状稳定极光红弧(SAR)。
地平线下方的亮闪,是来自路过的汽车,而天空中的移动光点则是卫星和飞机。
这部影片是用4部相机摄于在中国的新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sAZYNwDgk?rel=0
巨蛇星云的原恒星喷流
这幅来自韦伯太空望远镜的特写影像,呈现了巨蛇星云里的新诞生恒星所发出的物质喷流。
这些原恒星的外泛流,为指向相反的成对双极喷流。
它们喷射的方向,则垂直于环拱旋转塌缩的婴儿期恒星之吸积盘。
在韦伯的这张近红外相机影像里,泛红的色泽来自喷流冲撞周围的气体和尘埃时,所产生的分子氢及一氧化碳辐射。
这张清晰的影像,首次证实在巨蛇星云里所侦测到的个别喷流,大致沿著相同的方向排列。
此结果虽然与预期相符,但是直到韦伯为这个活跃的年轻恒星形成区拍下了细致的探索影像,才得以清楚目睹。
影像里,带著韦伯望远镜特有衍射芒的天体,是位于前景的较明亮恒星。
以巨蛇星云1,300光年的估计距离来换算,这片宇宙特写视野的宽度约为1光年。(Serpens Nebula 巨蛇星云)
M83:恒星流与千颗红寳石
庞大、明亮而且美丽的螺旋星系M83,位于长蛇座的最南端,离我们只有1千2百万光年远。
宽约40,000年、拥有鲜明壮丽螺旋臂的M83,有南风车星系之称。
而镶在它螺旋臂上的厚实尘埃带边缘之众多泛红恒星形成区,更为它博得千红宝石星系的美称。
此外,这幅全新的深空数位影像,还记录了这个明亮星系的昏暗绵延外晕。
在这片宇宙视野里,蜿蜒向底缘伸展的恒星潮汐流,则是被合并的较小伴星系之破坏性重力扰动,从大质量M83拉出的碎片。
1990年代时,天文学家大卫.马林及布莱恩.哈德利透过强化照像底板,发现了这道难以捉摸的恒星流。
NGC 602:牡蛎星团
这幅影像里的星云或许形似牡蛎,恒星则像珍珠,但也请欣赏更后方的天体。
在离我们约20万光年远的银河伴星系─小麦哲伦星系之边缘,座落著NGC 602这个稚龄500万年的年轻星团。
而在这幅来自哈勃望远镜的引人赞叹影像,以及组合自钱德拉天文卫星X射线波段和史匹哲望远镜红外光数据、为它增添风采的轮替影像里,NGC 602仍然包覆在孕育它们的壳层状气体和尘埃之内。
在影像里,如梦似幻的云脊及后掠的尘埃和云气,暗示在NGC 602里,大质量年轻恒星所发出的高能量辐射和震波,已侵蚀了附近的尘埃,并触发从星云中心渐次向外蔓延的恒星诞生活动。
以小麦哲伦星系所在的距离来估计,这幅主题影像涵盖了大约200光年的区域。
此外,这张清晰的多波段彩色主题影像里,还可见到各式各样的迷人背景星系。
这些背景星系的距离,至少要比NGC 602再远上数亿光年。
时间螺旋
自宇宙创生以来发生过什么事?
这张图所示的时间螺旋,呈现了其中的一些重要里程碑。
螺旋的中心是大爆炸,也就是远在约138亿年前的时间起点。
大爆炸后的数十亿之间,原子形成,接著原子形成恒星,然后恒星和气体再聚成星系;我们的太阳诞生,地球紧接著在大约46亿年前形成。
地球上的生命大约起始于38亿年前;随著细胞的出现,光合作用在10亿年内发生。
然后大约在17亿年前,多细胞生命开始繁衍。
鱼类在大约5亿年前开始于大洋中游动,哺乳动物于大约2亿年前开始在陆地上行走。
人类大约在600万年前出现,在1万年前左右建立了第一批城市。
这个时间螺旋图示到此结束,但或许可再加上近在75年前开始的人类太空飞行,及近几年兴起、有实用性的人工智慧。
NGC 7789: 凯洛琳的玫瑰星团
在仙后座方向的银河富星场里,可见到大约8,000光年远的星团NGC 7789。
它是天文学家凯洛琳.赫歇尔于18世纪末所发现的深空天体, 因此这个星团有凯洛琳的玫瑰星团之称。
而它在小望远镜里深具暗示性的重瓣外观,则是由星团里的拥挤成员星和空洞所交织而成。
这个疏散星团目前的推估年龄大约为16亿年,所以有些成员星已现出老态。
这个星团内的所有恒星,可能都诞生于同一时期,但较亮且较大质量的恒星,也较快地用完核心的燃料。
在这幅美丽的彩色合成影像里,这些恒星已经从像太阳这样的主星序恒星,演化成为带著泛黄色泽的红巨星。
根据量测的色泽和亮度,天文学家可以计算星团内何种质量(即何种年龄)的恒星,会开始离开主星序变成红巨星。
在这幅清晰的望远镜影像里,宽超过50光年的"凯洛琳的玫瑰星团"之跨幅约为半度,大约和满月的张角相当。(Caroline's Rose 凯洛琳的玫瑰星团)
瑞典上空的彩云
为何这些云的色彩会如此缤纷呢?
一种相对少见的彩云现象,可让云带著不寻常鲜明的色彩或变得所有色彩并现。
影像中这种亦名为贝母云或珠光云的极地平流层云,是由大小几乎均一的小水滴所组成。
而当太阳位在适当的位置,同时观察者又未直视太阳时,偶而可以见到这种薄云大量、同相的绕射阳光,把不同色彩的阳光折到不同的方向。
因此人们就会看见不同颜色的光,来自稍微不同的区域。
许多云刚开始形成时,常有一些均匀且可以产生彩云的区域,不过很快的就长得太厚、混合过度、或离太阳的角度太远,以至于无法产生这种鲜明的色彩。
上面这张主题影像及附随的影片,是在2019年底摄于瑞典的厄斯特松德市。
系外行星大观
其他恒星是否也像太阳一样拥有行星?
当然有。
支持的证据包括:周围绕行的行星之重力所引起的微量母星晃动,以及行星通过恒星前方时所造成的微小星光减弱。
到目前为止,总共已经发现了超过5,500颗系外行星,其中的数千颗,是由NASA的开普勒卫星(Kepler)和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任务所发现的,还有100多颗,是由欧南天文台的地面HARPS仪器所侦测的。
这张主题图示,呈现了部分这些系外行星可能模样的揣测。
图示中央的海王星级行星之所色泽泛蓝,是由于它们可能含有会散射蓝光的大气甲烷。
图示两侧的木星级行星,由于其大气可能含有少量的碳,经由散射可能让这些行星的外观呈棕色和红色。
图示里还间杂著许多色泽各异的地球级石质行星。
随著发现和研究更多的系外行星,人类对类地球行星的普遍性及宇宙中生命有多常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行星嘉年华会上空的反云隙光
在7月11日夕阳西下时,有人幸运的目睹了这些横跨天空的曼妙光影带。
这些称为反云隙光的带状结构,其实是位于西方地平线附近的大片云朵投射到大气中的颀长影子。
由于相机的透视效应,这些光影带看似全都会聚到反向东方地平线、捷克 布尔诺市附近的14世纪山顶城堡上空的一点。
在影像前景中,地球上的住民正在布尔诺天文台与天文馆下方的公园里,参与该地区每年一度的行星嘉年华会。
云隙光和反云隙光是相对常见的地球大气光学现象,而此嘉年华会的10米直径、代表太阳系天体的充气球反而较罕见。
行星状星云 Jones-Emberson 1
位在目光锐利的天猫座方向约1,600光年远处的行星状星云琼斯-艾伯森1,是一颗垂死的类太阳恒星的死亡尸衣。
这团宽约4光年的垂死恒星扩张残骸,是恒星存活数十亿年后,耗尽核心的氢及氦燃料时,抛掷到星际空间的恒星大气。
而在这团行星状星云的中心附近,可见到孑遗的恒星核所形成的泛蓝炽热白矮星。
这团亦名为PK 164 +31.1的星云极为昏暗,很难直接透过望远镜的目镜观赏。
不过这幅结合超过12小时长曝光数据的深空影像,极为清晰的呈现了它的细微结构。
此外,在这片清晰的视野里,还可见到散布在各处的银河系恒星及宇宙深处的背景星系。
这座宇宙舞台上的琼斯-艾伯森1演出的时间很短,在接下来的数千年内即将消散匿迹。
不过,它中心的炽热白矮星,则要历时数十亿年才会冷却。(Jones-Emberson 1 琼斯-艾伯森1)
波菲利翁:现知最长的黑洞喷流
黑洞喷流可以伸展多远?
最近的一项发现创了新纪录:一颗活跃在数十亿年前的黑洞,产生了一道2300万光年长的喷流。
这道神奇的喷流,特地以希腊神话中的巨人为名,称为波菲利翁(Porphyrion)。
这道喷流起源于一般而言不会产生长喷流的黑洞,因为这类黑洞,通常忙著吸积内落的气体来产生辐射。
这部主题动画影片,展示环绕这个强大黑洞系统旋转时,可能会见到的景观。
其中,"波菲利翁"为快速流动的高能粒子束,亮区则是这些粒子与周围气体碰撞之处。
这项发现,使用了高能粒子凯克望远镜、梅奥望远镜(DESI)、及大型米波望远镜(GMRT)的数据。
此喷流的存在显示,黑洞不仅会对寄主星系造成影响,其影响也会深入周围的宇宙空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GvwNuKyMc?ref=0
M31:仙女大星系
人类肉眼能轻易见到的最远天体是,M31 (仙女大星系),离我们有2百多万光年远。
不过,如果没借助于望远镜,这个跨幅超过200,000 光年的庞大螺旋星系,看起来只是仙女座的一团不起眼的暗淡弥漫云气。
在这幅整合了轨道哈勃及地面昴宿及梅奥望远镜影像数据的精采影像里,仙女大星系明亮的泛黄星系核、蜿蜒黝黑的尘埃带、明亮的宽广泛蓝螺旋臂、与泛红的发射星云皆历历在目。
再过约50亿年,仙女大星系或许会更加容易观测,因为在它与我们银河系合并或穿过银河系之前,它会占满整个夜空。
年轻星团NGC 1333
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这幅壮观的马赛克影像,窥探了年轻星团NGC 1333的核心。
此星云在英仙座方向,座落在一个庞大、正在诞生恒星的分子云之边缘,距离我们只有1,000光年远。
韦伯太空望远镜对该区域进行深入探索,以识别低质量的棕矮星和自由漂浮的行星。这张合成影像的视野横跨近 2 光年,涵盖了整个尘埃密布的星团中活力十足的恒星育婴室。
NGC 1333庇护著年龄不到百万年的稚龄恒星,但是,因受到无所不在的星尘之遮掩,大多数在光学望远镜不得见。此外,NGC 1333所在的这种浑沌的状态,可能和45亿年前我们太阳形成时的环境相似。
朦胧的获月
对北半球的居民来说,9月的满月有获月之称。
在9月17/18日那晚,受到阳光照耀的月球正面滑入地球的影子,刚好切过地球黝黑中心影锥(本影)的边缘,带来了一例月偏食。
于黎明前的两个半小时期间,由固定在三脚架上的相机所拍摄的这一系列照片,就记录了在朦胧清晨天空中,一轮带著食相的获月,从斯洛伐克东部的斯皮什城堡后方西落的景象。
在节庆、故事和歌曲中颇为著名的获月,是最接近秋分的满月之称号。
这个带点传说意味的传统名称,其实十分贴切。
因为,尽管生长季节已近尾声,日照渐少,但农民仍能在满月从黄昏到黎明彻夜普照的月光下收割庄稼。
这轮9月的获月,也是一轮超级月亮,而此名称也渐成为出现在近地点附近的满月之传统名称。
南极光与国际太空站
这张快照是国际太空站于 8 月 11 日在地球南半球印度洋上空约 430 公里处拍摄的。向南方和东方的地平线看去,影像中红色和绿色的南极光,呈现出壮观的景象。这些极光是由仍然存在于与国际太空站相同轨道高度的极其稀薄的高层大气,其中的氧原子受到激发而发射的。绿色光芒来自于100至250公里高空的氧原子辐射,而氧原子所辐射的红色光芒则可延伸至高达500公里的高空。除了这些南极光的光芒之外,这张从近地轨道拍摄的景色,也从南半球的视角观测星空。猎户座腰带和猎户座星云中的恒星位于中心左侧的地球边缘附近。地球夜间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也就是大犬座的α星,位于南轨道天景右边缘的中心上方。
NGC 6727:狒狒星云
这片尘埃正在形成恒星。
这团距离约只有500光年、形似狂怒狒狒的尘埃,是一个庞大分子云复合体的一部分。
此区域与我们的距离,则约为猎户大星云这个著名的恒星育婴室的三分之一。
与明亮星云混杂在一起的棕色尘埃云,会阻挡银河系更远处恒星的星光,并遮掩了那些仍在形成中的内嵌恒星。
主题影像里的这头“尘埃生物”的眼睛,其实是编号为NGC 6726、6727、6729和IC 4812的蓝色反射星云,而红色的嘴部,则是氢气所发出的辉光。
在狒狒头部的左上方,还可见到距离将近3万光年的球状星团NGC 6723。
寻找月球上的男人
你看过月球上的男人吗?这个常见问题涉及人类的视错觉联想力,即是想像那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熟悉图样。无论是在现代西方文化中,或是从古到今的世界民间传说中,满是纹理的月球表面是许多标志性物体的所在地。
举例来说,和月亮视觉上指向有关的图案,通常包括有月亮上的女人与月亮上的兔子等传说。
当你从位在月球中心上方的二个黝黑圆形月海,开始想像它们是一双眼睛,月球表面的纹理经常可被辨认出月亮上的男人。
令人惊讶的是,当你仔细观察这张月球影像之后,就会发现在月球的映衬下,山顶上呈现出有一拿著望远镜的真人轮廓。这张精心策划的组合照片的前景是 2016 年于西班牙马德里的Cadalso de los Vidrios镇所拍摄的。
心脏星云的星团Melotte 15
在发射星云IC 1805中心之处的宇宙云,拥有各种奇特的形状。而雕塑出这些云气的,则是星云内刚诞生星团Melotte 15(梅洛特15)的大质量热星之恒星风和辐射。这些稚龄约150万年的星团成员星与及位在原子辉光前方的剪影状黝黑尘埃云,散布这片彩色星野里。这张结合窄与宽波段数据的望远镜影像,跨幅约为15光年,其中,来自电离氢、硫和氧原子的光,依据哈勃望远镜著名的色表,分别以绿、红和蓝色阶加以著色。更大视野的影像,会清楚显示为何星云IC 1805的简单轮廓,会让它博得心脏星云的雅号。IC 1805位在仙后座方向,离我们约有7,500光年远。
墨西哥上空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这颗新彗星已经通过最接近太阳的位置,现在正往地球靠近。
目前彗星A3(C/2023 A3 紫金山–阿特拉斯)正从金星轨道之内往外移动,预计大约再过两星期,就会通过最接近地球的位置。
目前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亮度接近肉眼可见,是以进行长曝光取像的相机,可以轻易捕捉到这颗彗星,而且北半球和南半球的观星者,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这幅主题影像,则是在数天前摄于墨西哥萨卡特卡斯市的上空。
当时因为云层遮住了大部分黎明前的天空,天文摄影者只能使用无人机从高空拍下许多照片,然后再叠合其中的部分,以增加彗星的清晰度。
尽管彗星未来的亮度很难预测,但随著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移入傍晚的夜空,人们期望它的亮度也会持续增加。
仙王座的海马星云
这个横跨数光年且形状会引发联想的黑暗轮廓,是浮现于仙王座诸多背景亮星前的海马星云。 这团位于北方仙王座方向的暗星云,为距离约1,200光年远的银河系分子云中的一部分。 在20世纪初的天文学家巴纳德所编录的182个暗星云目录中,海马星云被编录为巴纳德150(B150)。在远红外光段的观测中,才得以见到此星云内的塌缩星核,正在诞生成群的小质量恒星。 尽管如此,位在银河系中仙王座之内色彩缤纷的恒星,仍为这片美丽的银河星野增添不少风采。
月出时分的彗星
在地球的夜空中,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C/2023 A3)变得越来越亮。
这颗简称为A3彗星的太阳系内围新访客,来自遥远的欧特云。
它在9月27日抵达最接近太阳的近日点,并将在10月12日来到最接近地球的位置,届时,它预期会是夜晚天空中很吸睛的天体。
然而,9月30日拍下最张影像时,A3彗星仍然是一颗在清晨升起的天体。
影像中,它曳著明亮的彗发和颀长的彗尾,在巴西南部圣卡塔琳娜州 普拉亚格兰德镇的黎明时分,与东方地平线上刚露头的残月共享这片天空。
尽管彗星的行为极难预测,但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有机会成为像C/2020 F3(新智)一样壮观的彗星。
而在2020年的夏天,新智彗星曾让天文爱好者著迷不已。
水手峡谷: 火星的大峡谷
太阳系最大的峡谷,在火星的表面划出一道宽深的凹痕。
名为水手峡谷的这个雄伟裂谷,绵延的长度超过3,000公里,最宽处有600公里,并往下刨了约8公里深。
相较之下,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长约只有800公里、宽30公里、深1.8公里。
水手峡谷的成因目前仍不明,但最广为接受的假说认为:远在数十亿年前火星冷却时,一道小裂缝后来演变成现今的峡谷。
科学家已在此峡谷中,辨认出数种地质演化过程。
上面这张拼嵌主题影像,是由100多张1970年代海盗号轨道船所拍的火星照片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