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遽增(星暴)星系M94
位在北天猎犬座方向的美丽星系M94,离我们只有1千5百万光年远。
这个直径约为3万光年、宽广核心盘外围镶著螺旋臂的正面星系,是地球上的天文学家常进行探索的热门标的。
这张跨幅约7,000光年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影像,涵盖了M94的中心区。
进行此清晰特写的目标,在于检视此星系泛蓝大质量年轻恒星环内的密实明亮核心与醒目的尘埃带。
恒星环上的大质量恒星之年龄,可能不到1千万年,显示此星系在特定年代经历了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
也因此,拥有西佛型活跃星系典型小而明亮星系核的M94,其分类为星遽增/星暴星系。
由于M94相对邻近,天文学家得以仔细探索此星系之所以发生爆发性恒星诞生的原因。
apod
蛾眉天体的近合
在这片暮光时分的望远镜头视野里,渐盈的上蛾眉月与渐亏的金星对角而立。
这幅记录二颗地球西方夜空最明亮天体近合的影像,是在2月1日摄于阿根廷的罗萨里奥市。
在拍照的那天,纤细的蛾眉月约为三日龄,但它的日曜区将会增长,并在2月14日成为满月。
类似月亮,绕太阳公转的金星也有位相变化。
当金星的日曜蛾眉区缩减时,这颗内行星的视大小也会随著往地球靠近而增长。
作为来自太阳系的西洋情人节赞礼、以罗马爱神维纳斯为名的金星,在地球夜空中的最大亮度将出现2月14日前后。
意大利上空的四重叠合景观
为何这轮明月如此不寻常?
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鲜红的色泽。
这种的红色,源自蓝光受到地球大气的散射移除,而这也与白昼蓝天的成因相同。
此外,这轮明月看起来形状扭曲,这种奇特的形状,是不同高度大气层里的温度或气压突然发生异化,因此光受到的折射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光学效应。
再者,月亮之所以显得特别独特,是刚好有飞机从在它的前方飞过。
这张以美丽盈凸月为主题的影像,大约是在二星期前摄于意大利的杜林市上空。
熟悉的明月当时是罕见四重叠合景观的构件之一,其他的还包括近处山丘上的 圣米歇尔修道院及其后方的苏佩尔加大教堂,这二座颇具历史的古建筑。
澳洲尖石阵上空的银河
这是那颗怪异的行星啊?地球是也 。
这幅主题影像前景的尖石阵,是一群位于澳洲西部南邦国家公园内的不寻常尖顶石柱。
这些成份为远古海贝(石灰岩)、大小与人类相当的石柱,其成因目前仍然是研究的课题。
在影像背景里,紧贴在尖顶石柱顶的是明亮的蛾眉月。
而月亮周围的魅异辉光,主要来自太阳系行星间的尘埃微粒反射阳光所产生的黄道光。
影像顶缘的拱形光弧,则是我们银河系的中央盘面。
此外,夜空背景里更点缀著许多著名的恒星与星云。
这幅摄于2015年9月、由29张照片拼接而成的主题影像,拍摄前经过仔细规划,考量了月亮的位置、尖石柱的排列,以及它们所投射的影子。
尽管如此,拍照当时格外明亮的黄道光,仍是意外的惊喜。
七姊妹与加州
影像右侧裹著蓝色晖光的天体,是亦名为七姊妹和M45的昴宿星团,它也是地球夜空中最明亮最容易辨识的疏散星团之一。
距离地球约400光年远的昴宿星团,其3,000多颗成员星分布在仅有13光年宽的范围之内。
昴宿星团成员恒星周围的壮丽泛蓝反射星云,其成分为细小的尘埃。
一则古老传说宣称,这个星团当初定名之后,有一颗较亮的恒星后来变暗。
在影像左侧的红色天体,为形似美国加州因而得名的加州星云。
加州星云远比明亮的昴宿星团昏暗,故肉眼难以直接观看。
编录号为NGC 1499、离地球约1,500光年远的加州星云,其本质则为会发出泛红辉光的氢气云。
这二个天体之间的角距大约为25个满月,然而这幅广角深空组合影像,还是能同时拍到它们。
仔细检视这张深雪影像,还可找到恒星形成区IC 348及分子云LBN 777(幼鹰星云)。
行星状星云Abell 7
在地球天空中,极为昏暗的行星状星云Abell 7,位于猎户座之南的天兔座方向,离我们约有1,800光年远。
周围环拱著许多银河恒星的这团星云,视线上也与许多背景星系重叠,而在这幅深空望远镜影像里,这团极昏暗肉眼不得见、直径约8光年、形状近乎球形的的星云清楚可辨。
此外,它内部美丽但较复的结构,也因透过长曝光成像及窄波段滤镜记录氢、硫和氧原子的辐射,而得以突显出来。
行星状星云是恒星演化过程中,极为短暂演化终点阶段的代表性天体。
在这个范例里,此星云是其中心那颗前身为类太阳恒星所抛出的外层气壳,而我们的太阳在50亿年之后,也会经历此一阶段。
Abell 7的年龄估计约有20,000年,星云中心那颗逐渐暗去的白矮星,其年龄则在100亿年左右。
挪威上空的蜂鸟极光
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蜂鸟吗?
虽然它看似振翅飞舞吸食花蜜的蜂鸟,实际上,它是一例结构细致、色彩缤纷的极光,只是其辐线纹理让人联想到鸟羽。
这例极光明亮至极,即使是日落后的天空,仍处在呈深蓝色的短暂蓝色时分,肉眼依然清楚可见。
尽管如此,只有透过高感光的摄影机捕捉微光,才得以显现出极光具有蜂鸟的样貌。
由于红色极光通常出现在较高层的地球大气,而绿色极光则位于较低层,因此这例极光的真实三维形状可能与我们所见的大为不同。
极光起源于太阳发生爆发,把高能粒子注入地球的大气层,当大气中的氮与氧原子及它们的分子受到激发时,便会产生绚烂的极光。
这张主题影像大约摄于二星期前,拍摄地点则为挪威的林塞伊德地区(Lyngseidt)。
木星北极的气旋
为何木星的北极有这么多气旋?此问题目前仍是研究的题材。
美国航太总署的朱诺号探测船于2018年所取得的数据,用于建构这幅呈现木星北极奇特气旋的影像。
这项量测木星云顶热辐射的红外光观测,并不仅限于受到阳光照耀的半球。
观测显示在木星北极稍偏离此巨行星磁北极之处,有个直径大约为4,000公里的气旋,其周围则环绕著8个气旋。
其他类似的数据显示,木星南极也有个中心气旋,不过它的周围仅有5个环绕的气旋,而且这些南极气旋也略大于北极气旋。
有趣的是,先前探索土星的卡西尼号任务之观测数据显示,土星的北极与南极都各只有单个气旋系统。
蜘蛛及苍蝇
蜘蛛最后会追上苍蝇吗?
如果此提问所指的,是这二个位于御夫座方向的发射星云,答案是“不会”。
这幅影像中心的蜘蛛状云气,其实是编录号为IC 417的发射星云,而其左侧较娇小的苍蝇状星云为NGC 1931,二者其实同时拥有发射星云与反射星云的特征。
距离我们约10,000光年的这二个星云,其内皆有年轻的星团。
而二者中较紧实的NGC 1931(苍蝇星云)宽约10光年,可作为尺标之用。
这幅在今年1月下旬摄于英国伯克郡的主题深空影像,所使用的总曝光时间超过20小时,视野中还可见到大量泛红较弥漫的星际气体与尘埃。
分子云Lynds 483内的原恒星
在这幅由韦伯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近红外光影像里,吸睛的沙漏状星云中心附近,有2颗原恒星藏在同一个像素内。
这个位于巨蛇座尾部方向的活跃恒星形成系统,座落在编录号为Lynds 483(林兹483)的 尘埃分子云之内,与我们相距约65光年。
这对塌缩中的原恒星产生了影像中的双瓣状外泛流,而这种高能物质喷流业已持续了数万年。
韦伯望远镜的高解析度影像证实,恒星诞生过程可以相当剧烈,在此范例里,可清楚解析出扭曲的震波前沿,如何扩张及冲撞较致密的慢速移动物质。
这幅恒星诞生区的特写影像,呈现了暗星云Lynds 483内宽不到半光年的区域。
NGC 772:蕨菜星系
为何这个星系看起来像卷曲的蔬菜?
螺旋状蕨菜星系的扭曲外观,可能源自它与下方的邻近椭圆星系NGC 770之间的重力互扰。
位于白羊座方向、编录号为NGC 772和Arp 78的蕨菜星系,直径超过20万光年,座落在银河繁星的后方约1亿光年远之处。
不过,在这幅主题影像里,蕨菜星系看似还有另一个曳著弥漫长尾的伴侣--沃尔夫-哈林顿彗星。
虽然于视觉上,这颗彗星似乎直冲著这个庞大的螺旋星系而去,但其实它距离我们只有数光分,近在太阳系之内。
因此,沃尔夫-哈林顿彗星永远撞不到这个遥远的螺旋星系,而二者也毫无物理连结。
在这幅去年(2024年)底摄于法国卡勒恩山区的影像,这二个天体只是凑巧出现在同一片视野里。(fiddleheads, fiddlehead greens 蕨菜; Comet 43P/Wolf-Harrington 沃尔夫-哈林顿彗星)
NGC 1499:加州星云
太空中难道真的有卡拉菲亚女王的神话岛屿吗?
或许没有,不过这团分子云的轮廓,倒真的形似美国的加州。
而我们位于银河猎户臂里的太阳,离加州星云大约只有1,000光年远。
亦名为NGC 1499的这团经典发射星云,长度约有100光年。
在这幅主题影像里,加州星云最醒目的泛红色泽,来自氢原子被高能星光电离后后,氢离子和失去的电子复合时所发出的特征红光。
而发出高能星光电离大部分云气的恒星,极可能是位于星云右侧的明亮炽热、色泽泛蓝的卷舌三(英仙座Xi星)。
经常是天文摄影者拍照目标的加州星云,在幽暗的天空下,用大视野望远镜即可在英仙座方向,离昴宿星团昴宿星团不远之处找到它。
冥王星的原野
这片明暗相间的壮丽山脉和冰原聚成的原野,绵延向这颗遥远行星的地平线伸展。
影像摄于2015年7月14日,时值新视野号通过最近点后的15分钟,回首眺望冥王星并拍下这幅影像时,与冥王星的距离约为18,000公里。
这幅精采、低角度的暮光景象,呈现了前景左侧称为诺盖的崎岖山脉、地平线附近的希拉里山脉、及右侧平滑的史泼尼克平原。
在这幅背光的影像里,亦可见到冥王星稀薄大气的分层。
这片奇特但看来有些熟悉的冻原,可能散布著氮冰和干冰,以及高约3,500公尺,几乎和地球壮丽山岳等高的水冰峰。
这片冥王星原野的跨幅为380公里。
小行星贝努拥有生命的构件
太空岩石能告诉我们那些地球的生命故事?
美国航太总署的OSIRIS-Rex太空船,于2020年10月成功轻触近地小行星贝努(101955 Bennu),并收集了它的表面样本。
这些样本于2023年9月送返地球并经过分析后,意外发现样本含有现知生命的20种基本胺基酸构件中的14种。
此发现再次触发了大哉问:生命是否起源于太空?
此外,这些蛋白质构件,更带来了另一个出乎意料的发现——
样本所含的左旋与右旋胺基酸之比例相同,明显有别于地球上的生命只有左旋胺基酸。
于是,这又带来另一个谜团:为何地球生命只含左旋胺基酸?
相关的研究,将来无疑会持续进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kCSRYcjSQw?rel=0
哈勃影像:棒旋星系NGC 1672
许多螺旋星系有棒状的核心,就连我们的银河系,咸认也有一个中等规模的核心棒。
上面这幅明亮棒旋星系NGC 1672的超高解析主题影像,是由轨道上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所拍摄。
在这幅影像中,可见到丝缕状的黝黑尘埃带、泛蓝亮星聚成的年轻星团、辉光氢气所组成的泛红发射星云、一道横过星系核心由明亮恒星所构成的长棒结构、以及一个可能藏有超大质量黑洞的明亮活跃星系核。
位于剑鱼座方向的NGC 1672,离地球约6千万光年远,大小则约为75,000光年。
对NGC 1672所进行的研究,主旨是要厘清核心棒对星系核心区的恒星诞生有何贡献。
披著蓝色光带的红月
月食期间为何月面会出现蓝色的光带?
这道蓝色光带是真的,但通常不易见到。
然而,这张在上星期的月食期间, 摄于美国奥克拉荷马州诺曼市的高动态范围主题影像,特别经过数位处理以夸大月面的颜色变化。
在最上方月球照片右上角的灰色区域,受到了阳光的直射,故带著月球的自然色彩。
不过,这3张影像里的月球下半部,皆沉浸在地球的影子,是为食缺未受到阳光直射的区域。
然而,此处的月面仍会散发微光,而照耀它们的,则是深入地球大气的阳光所造就的地球反照光。
因此,这部分的月面色泽泛红,故有“血月”之称;它们红化的原因与地球见到的火红落日雷同,源自地球大气散射的蓝光多于透过的红光所致。
在最上方及中间的影像里,还可见到不寻常的紫蓝色光带;这种颜色的形成机制不同,其色泽来自穿过地球高层大气的阳光,受到该处的臭氧吸收之红光多于蓝光,致使部分月面披著蓝紫色的光带。
反射星云vdB 31
御夫座里的美丽泛蓝星云vdB 31,是Sidney van den Bergh(范登伯 vdB)在1966编录的反射星云表中,编号第31的天体。
于这幅构图精美的天体静物画里,它有巴纳德在1919年所收录的天空暗星云表里的B26、B27和B28等黝黑星云为伴。
上述的这些星际尘埃云,主要的差别在于巴纳德编录的暗星云会遮掩背景恒星的星光,而星云vdB 31的尘埃,则会高效率的反射来自炽热变星御夫座AB星的蓝色星光。
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探索御夫AB星的环境时,发现了这颗数百万年稚龄的年轻恒星,有扁平的尘埃盘环拱,显示其周围有正在形成中的行星系统。
御夫座AB星距离约为470光年,以此距离来推算,这片视野的宽度约为8光年。
LDN 1235:鲨鱼星云
地球上没有海洋大到可以容下鲨鱼星云。
不过,因为它是由星际气体和尘埃所构成的,因此这条幽灵般的猛兽对人类无害。
这幅主题影像所呈现的黝黑尘埃,有点像雪茄烟雾,而且通常形成于巨星的低温大气里。
这些尘埃与气体一同被排出,后来在重力的作用下聚成暗星云,而大质量恒星有时会以高能星光和高速恒星风为工具,在这些胎衣云上刻画出错综复杂的结构。
恒星所散发的热除了会蒸发幽暗的分子云之外,也会激发周围的氢气发出泛红的辉光。
在云气解体的过程中,类似地球天空中的水汽云,人类偶会在这些庞大星云里聨想到熟悉常见的事物。
其内有数个小尘埃云(Van den Bergh 149和150)的鲨鱼星云(LDN 1235),位于北天的仙王座方向,大小约为15光年,距离则在650光年左右。(Shark nebula 鲨鱼星云)
满月与山影
离太阳3.14弧度的月相会是什么? 当然是满月啰。
即使月亮可能连续数天都看似满相,但真正的满月,只出现在月亮于黄道经度上与太阳相距π弧度(亦即180度)的时候。
也就是说,在地球的天空中,月亮与太阳反向。
在2020年3月9日那天,月亮于太阳西落时东升,离满相的瞬间仅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因此影像中这轮略扁的橙色月亮看起来仍是满相。
在特内里费岛 泰德国家公园内拍摄这张照片时,摄影者背对落日。
而从约3,500米高的泰德火山顶附近看出去,与落日反向的,还有这座山峰升起并伸入地球浓密大气里的三角形影子。
在左侧远方的棱线下方,可见到泰德天文台的白色圆顶。
2025年3月25日世界时06:55 UTC之时,月亮会再次与太阳相距π弧度,时间点约在今年三月的月全食之食甚前3分钟。
托洛洛山上空的全食月
在今年3月14日这天,月亮恰逢满相。
而这也正是庆祝圆周率日(Pi Day)的大好时日,因为在这天晚上的天空中,月球的黄道经度与太阳相距3.14弧度(180度)。
对圆周率和夜空的爱好者来说,这天的额外惊喜为:月亮恰好也穿过地球的本影,带来月全食的景观。
在清朗的夜空中,食月的色泽有时可以很鲜艳。
以这幅摄于智利托洛洛山的时序影像为例,受到散射到地球影子里的红化阳光之渲染,月盘带著古铜的色泽。
这幅月食三联影像,记录了此例全长约1小时的月全食之食既、食甚及生光等阶段。
这轮全食月较亮临边的淡淡泛蓝色泽,则来自受到地球平流层之臭氧层过滤的阳光。
宇宙级的玫瑰:麒麟座的NGC 2237
玫瑰星云(NGC 2237;蔷薇星云)并非宇宙中唯一会和花产生联想的气体尘埃云,但它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位于5,000光年远处的麒麟座大分子云边缘的这朵宇宙玫瑰,其花瓣其实是恒星诞生区。
而玫瑰星云美丽对称的外观,是由中心星团炽热年轻的O型星之辐射和恒星风雕塑而成。
这个编录号为NGC 2244的活跃星团之成员星,年龄只有数百万年稚龄,而玫瑰星云中心的空穴,直径宽约50光年。
这团星云位于麒麟座(独角兽)方向的身影,用小望远镜即得见。
这幅看起来色泽自然的玫瑰星云望远镜影像,则是透过宽波段滤镜所拍摄的。
最后,并非所有的玫瑰都是红色的。
金星与三个紫外光影像合成的太阳
这是极为特殊的日食。
通常会造成太阳食缺的是月亮,不过在2012年,轮到金星扮演此一角色。
就如同月亮造成的日食过程,随著金星与太阳逐渐重合,金星的蛾眉位相变得越来越纤细,在完美重合时,金星的蛾眉状亮区完全消失,因此其位相掉到零,成为一轮横越太阳系母星的暗斑。
技术上来说,这可算是金星造成的环食,只不过外围有一圈庞大无比的火之环。
上面这幅摄于掩食阶段的影像里,日盘景观是由太阳动态观测卫星所拍摄的三个紫外光波段影像叠合而成,盘面右侧的暗区则是日冕洞。
数小时之后,随著金星在轨道上持续前行,纤细的蛾眉相复现。
下一次的金星凌日发生于2117年。
阿比斯库的幻日
在这片宛如异星世界的冬季景观里,地平线上方看似悬著三个太阳。
不过,这片在2月3日雪地摩托车探险之旅时所见到的景象,其实出现在地球瑞典北部的阿比斯库国家公园山区。
在太阳两侧的明亮光斑称为幻日,偶而也称为假日或日狗。
这种现象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六角形冰晶反射和折射阳光所致。
冬季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幻日,位于太阳周围的22度环状冰晕上。
雷神的头盔
雷神索尔不但有他专属的历日(星期四),天空中更有他的头盔。
名为雷神头盔的NGC 2359,是一团有侧翼的头盔状宇宙云。
然而,就是对北欧的神祇来说,这顶宽度达30光年的头盔也是庞大无比。
其实这顶头盔较像星际气泡,是由中心附近的明亮大质量恒星发出的高速恒星风,在周围分子云里吹出的天体。
这颗分类为沃夫-瑞叶恒星的中心星,则是处在前超新星演化短暂阶段的极端炽热巨星。
座落在大犬座方向的NGC 2359,离我们约有15,000光年远。
这幅极为清晰的影像,整合了透过数个窄波段滤镜所取得的影像数据,以记录自然色泽的恒星,并突显这团星云的云气丝之细微结构。
位在雷神头盔中心的恒星,预期在接下来的数千年内,会发生壮观的超新星爆炸。
蓝精灵拍摄的钻石环
在3月14日那天,满月穿过地球黝黑的本影,为地球的住民带来了一场月全食。
然而,从月球的正面看出去,这次的天文近合所产生的却是日食。
于月球表面危海运转的蓝精灵登月器,在美国中部时间凌晨3:30左右,拍下了这幅呈现地球剪影的影片定格,而当时太阳正要从地球盘面的后方冒出头来。
于是从蓝精灵的月面视角,见到了地球日食观察者很熟悉的精采钻石环景观。
然而,对位于月球表面的观察者,地球的视大小约为太阳的4倍之多,因此在地球观看日全食时轻易可见的日冕,则被地球遮掩而不得见。
纵然如此,在地球浓密大气的散射下,阳光形成了环抱美丽地球的柔和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