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古老的奥甘奎特滩
在远古的火星上,这曾经是一片滩头。
这幅水平方向经过压缩的360度全景主题影像,是由目前在探索火星的好奇号火星车所拍摄。
因它在地球上的相似景观而得名的奥甘奎特滩(Ogunquit Beach),迹证显示在远古的年代,火星的这个区域曾数次沉浸在水里,也曾经是一座古湖泊的湖岸。
影像背景中央的淡色山峰,是夏普山的顶峰,它也是好奇号布放点所在的盖尔坑中央的特征结构。
目前好奇号正在缓缓的攀登夏普山,路过前景的黑沙地带时,曾经铲起一些沙子进行分析。
淡色的岩床,则可能是目前已干涸的湖床之沉积岩。
这张主题全景图(点此可连到互动版本),是由位在左下角的好奇号火星车所拍摄的100多幅照片拼接而成。
每日一图
雅典娜号前往月球
在这张太空时代的自拍照里,地球只是背景的悬浮点缀。
这张快照是由发射前往月球的IM-2任务之Nova-C级登月器雅典娜号所拍摄,时值运载火箭成功进行推进级分离后不久。
无人的雅典娜号登月器,规划于3月6日(星期四) 降落在月球南极高原地区的穆顿山附近。
此著陆点,也是阿提米丝3号任务可能登月区之一的核心。
作为美国航太总署“商业月球酬载服务计划(CLPS)”任务之一的雅典娜号,携带了月球车及多项实验设备,其中包括钻探设备,以探索月球表层之下,寻找冻结水存在的证据。
此外,它也携带了名为微型新星号跳跃器的喷射推进式无人探测器。
这部自主飞行的无人机在布署到月球表面后,规划要跳入邻近的陨石坑内进行探索,并把科学数据传送到登月器。
(注:IM-2 Nova-C lander Athena IM-2任务的Nova-C级登月器雅典娜号;IM-2 直觉机器公司2号任务;Nova-C lander 新星C级登月器;Athena 雅典娜号;Micro Nova Hopper 微型新星号跳跃器)
月球上的蓝幽灵登月器
月球新来了一艘登月器。
在昨天,萤火虫太空公司的蓝幽灵登月器,成为史上首艘成功著陆月球的商业登月器。
在其预定的60天任务期间,蓝幽灵号将布署多部美国航太总署委托的科学仪器,其中包括能产生气流、扬起并收集月尘的行星吸尘器(PlanetVac),以及使用登月器塔载的LEXI望远镜,拍摄地球磁层的X射线影像,而所取得的LEXI数据,可协助科学家深入了解地球磁场如何保护地球免于受到太阳风与闪陷/耀斑的冲击。
在上面这幅影像里,可清楚见到蓝幽灵登月器投射在坑凹月表的影子,而明亮的地球则低悬在月球地平线的上方。
未来世代的蓝幽灵登月器之任务目标,包括支援美国航太总署阿提米丝计划于月表活动的太空人。
目前,阿提米丝3号任务规划于2027年,再次把人类送上月球。
从太空看星系
在这幅由太空人唐·佩蒂特所拍摄的太空时代影像里,银河系的中央盘面伸展到地球的临边外头。
在1月29日拍照时,摄影者位于碇泊在国际太空站的飞龙号载人太空船上,手持低光度及长曝光设定的相机,透过观景窗拍下了这幅影像。
当时,轨道上的国际太空站,正以约400公里的高度掠过太平洋上空。
在这片低地球轨道所见到的壮丽景观里,除了下方的动态模糊地球之外,还可见到视野左上方很吸睛的银河伴星系--大与小麦哲伦星系。
此外,南半球的星空爱好者不难找到南十字星群。
在影像的中心附近,可见到南天十字座最明亮的四颗星,紧贴著地球明亮的地平线,于地球橘红的大气晖光后方绽放光芒。
LEDA 1313424:靶眼星系
庞大、编录号为LEDA 1313424的星系,大小是我们银河系的2倍半左右。
在这幅哈勃太空望远镜最近发布的影像里,其吸睛的外观为它博得靶眼星系的称号。
望远镜观测证实,这个有九个环的庞大撞环星系,具有类似掷石入塘、源目其星系核的涟漪波。
想当然耳,这个掉进靶眼星系的“石子”是另一个星系。
望远镜观测进一步辨认出,肇事者可能是影像中左方的蓝色矮星系,而当它穿过靶眼星系的核心时,它们之间的重力交互作用,造就了同心圆状的余波。
靶眼星系位于双鱼座方向,约5亿6千7百万光年远之处。
以此距离来换算,这张精采的哈勃影像的跨幅约有530,000光年。(Bullseye Galaxy 靶眼星系)
澳洲尖石阵上空的银河
这是那颗怪异的行星啊?地球是也 。
这幅主题影像前景的尖石阵,是一群位于澳洲西部南邦国家公园内的不寻常尖顶石柱。
这些成份为远古海贝(石灰岩)、大小与人类相当的石柱,其成因目前仍然是研究的课题。
在影像背景里,紧贴在尖顶石柱顶的是明亮的蛾眉月。
而月亮周围的魅异辉光,主要来自太阳系行星间的尘埃微粒反射阳光所产生的黄道光。
影像顶缘的拱形光弧,则是我们银河系的中央盘面。
此外,夜空背景里更点缀著许多著名的恒星与星云。
这幅摄于2015年9月、由29张照片拼接而成的主题影像,拍摄前经过仔细规划,考量了月亮的位置、尖石柱的排列,以及它们所投射的影子。
尽管如此,拍照当时格外明亮的黄道光,仍是意外的惊喜。
蜘蛛及苍蝇
蜘蛛最后会追上苍蝇吗?
如果此提问所指的,是这二个位于御夫座方向的发射星云,答案是“不会”。
这幅影像中心的蜘蛛状云气,其实是编录号为IC 417的发射星云,而其左侧较娇小的苍蝇状星云为NGC 1931,二者其实同时拥有发射星云与反射星云的特征。
距离我们约10,000光年的这二个星云,其内皆有年轻的星团。
而二者中较紧实的NGC 1931(苍蝇星云)宽约10光年,可作为尺标之用。
这幅在今年1月下旬摄于英国伯克郡的主题深空影像,所使用的总曝光时间超过20小时,视野中还可见到大量泛红较弥漫的星际气体与尘埃。
冥王星的原野
这片明暗相间的壮丽山脉和冰原聚成的原野,绵延向这颗遥远行星的地平线伸展。
影像摄于2015年7月14日,时值新视野号通过最近点后的15分钟,回首眺望冥王星并拍下这幅影像时,与冥王星的距离约为18,000公里。
这幅精采、低角度的暮光景象,呈现了前景左侧称为诺盖的崎岖山脉、地平线附近的希拉里山脉、及右侧平滑的史泼尼克平原。
在这幅背光的影像里,亦可见到冥王星稀薄大气的分层。
这片奇特但看来有些熟悉的冻原,可能散布著氮冰和干冰,以及高约3,500公尺,几乎和地球壮丽山岳等高的水冰峰。
这片冥王星原野的跨幅为380公里。
小行星贝努拥有生命的构件
太空岩石能告诉我们那些地球的生命故事?
美国航太总署的OSIRIS-Rex太空船,于2020年10月成功轻触近地小行星贝努(101955 Bennu),并收集了它的表面样本。
这些样本于2023年9月送返地球并经过分析后,意外发现样本含有现知生命的20种基本胺基酸构件中的14种。
此发现再次触发了大哉问:生命是否起源于太空?
此外,这些蛋白质构件,更带来了另一个出乎意料的发现——
样本所含的左旋与右旋胺基酸之比例相同,明显有别于地球上的生命只有左旋胺基酸。
于是,这又带来另一个谜团:为何地球生命只含左旋胺基酸?
相关的研究,将来无疑会持续进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kCSRYcjSQw?rel=0
反射星云vdB 31
御夫座里的美丽泛蓝星云vdB 31,是Sidney van den Bergh(范登伯 vdB)在1966编录的反射星云表中,编号第31的天体。
于这幅构图精美的天体静物画里,它有巴纳德在1919年所收录的天空暗星云表里的B26、B27和B28等黝黑星云为伴。
上述的这些星际尘埃云,主要的差别在于巴纳德编录的暗星云会遮掩背景恒星的星光,而星云vdB 31的尘埃,则会高效率的反射来自炽热变星御夫座AB星的蓝色星光。
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探索御夫AB星的环境时,发现了这颗数百万年稚龄的年轻恒星,有扁平的尘埃盘环拱,显示其周围有正在形成中的行星系统。
御夫座AB星距离约为470光年,以此距离来推算,这片视野的宽度约为8光年。
阿比斯库的幻日
在这片宛如异星世界的冬季景观里,地平线上方看似悬著三个太阳。
不过,这片在2月3日雪地摩托车探险之旅时所见到的景象,其实出现在地球瑞典北部的阿比斯库国家公园山区。
在太阳两侧的明亮光斑称为幻日,偶而也称为假日或日狗。
这种现象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六角形冰晶反射和折射阳光所致。
冬季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幻日,位于太阳周围的22度环状冰晕上。
雷神的头盔
雷神索尔不但有他专属的历日(星期四),天空中更有他的头盔。
名为雷神头盔的NGC 2359,是一团有侧翼的头盔状宇宙云。
然而,就是对北欧的神祇来说,这顶宽度达30光年的头盔也是庞大无比。
其实这顶头盔较像星际气泡,是由中心附近的明亮大质量恒星发出的高速恒星风,在周围分子云里吹出的天体。
这颗分类为沃夫-瑞叶恒星的中心星,则是处在前超新星演化短暂阶段的极端炽热巨星。
座落在大犬座方向的NGC 2359,离我们约有15,000光年远。
这幅极为清晰的影像,整合了透过数个窄波段滤镜所取得的影像数据,以记录自然色泽的恒星,并突显这团星云的云气丝之细微结构。
位在雷神头盔中心的恒星,预期在接下来的数千年内,会发生壮观的超新星爆炸。
蓝精灵拍摄的钻石环
在3月14日那天,满月穿过地球黝黑的本影,为地球的住民带来了一场月全食。
然而,从月球的正面看出去,这次的天文近合所产生的却是日食。
于月球表面危海运转的蓝精灵登月器,在美国中部时间凌晨3:30左右,拍下了这幅呈现地球剪影的影片定格,而当时太阳正要从地球盘面的后方冒出头来。
于是从蓝精灵的月面视角,见到了地球日食观察者很熟悉的精采钻石环景观。
然而,对位于月球表面的观察者,地球的视大小约为太阳的4倍之多,因此在地球观看日全食时轻易可见的日冕,则被地球遮掩而不得见。
纵然如此,在地球浓密大气的散射下,阳光形成了环抱美丽地球的柔和光环。
近木轨道11:掠过木星
木星来了。
美国航太总署的朱诺号太空船 ,持续在高度椭圆的轨道上绕行太阳系最大的行星。
这部主题影片,摄于2018年初的近木轨道11(perijove 11),亦即自朱诺号在2016年中抵达木星之后,第11次掠过木星附近。
这部色泽经过强化的缩时影片,合成自大约涵盖4小时期间的36张朱诺相机照片。
在这部影片开头时,随著朱诺号从北方接近木星,木星也随之升起。
当朱诺号航行到距离木星的云顶约3,500公里的最近点时,太空船拍下了这颗巨行星无比清晰的影像。
朱诺号除了飞过环绕这颗行星的淡色亮区和暗带之外,也掠过难以数计的圆形涡旋风暴系统,其 中有许多是大于地球上的台风。
通过近木点之后,接著见到逐渐远去木星的南极附近之不寻常云系。
为了取得所需要的科学数据,朱诺号得非常近距离掠过木星,以至于它的仪器曝露在非常高辐射的环境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M7VlonD5c?rel=0
加州上空的景观:太空探险公司火箭发射的羽状烟尘
天空发生了什么事?
上周一,太空探险公司的火箭发射时,所喷出的美丽羽状烟尘,为南加州和亚利桑那州部分地区的天空带来一场视觉享宴。
这例源自加州隆波克附近的范登堡空军基地的火箭发射,因为受到落日的照射,看起来格外明亮,甚至一度形似庞大的太空鱼。
这艘猎鹰9号火箭,成功的把23颗星链通信卫星推送到低地球轨道上。
在视野的右侧,可见到第一级火箭的喷出的烟尘,而左侧的羽状烟雾的顶端,则可见到攀升中的第二级火箭。
这幅西眺的的主题影像,是在那天的日落后摄于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附近。
M81
庞大美丽的M81,大小和我们的银河系相近,同时也是地球天空中最明亮的星系之一。
位于北天大熊座方向的这个宏伟螺旋星系,亦名为NGC 3031,另外也因它的18世纪发现者而有波德星系的称号。
这幅清晰细致的望远镜影像,呈现了M81明亮泛黄的核心、蓝色的螺旋臂、粉红的恒星形成区和蜿蜒的尘埃带。
在影像的中左方,可见到有些尘埃带与其他螺旋臂结构逆向而行,穿过了星系盘。
这些行为怪异的尘埃带,可能是M81与它的较小、位在这幅影像之外的邻近星系M82,曾发生近距离接近的遗迹。
在仔细检验M81内的变星之后,天文学家完成了河外星系的最佳定距工作之一,并将其距离定为1千1百80万光年。
土卫十二的立体影像
请取出红/蓝眼镜,一起飘浮在土卫十二(Helene 海伦),这颗土星的冰质小卫星之旁。
名称很贴切的土卫十二,是四颗现知位于拉格朗日点上的特洛伊卫星之一。
拉格朗日点则是两颗大质量天体之间的重力稳定位置,在此例中,这两颗天体为土星和它较大的卫星土卫四。
形状不规则的土卫十二 (约36 x 32 x 30公里),位于土卫四的前导拉格朗日点上,另一颗冰质姐妹卫星土卫三十四,则位在坠后的拉格朗日点上。
这张清晰的立体影像,建构自卡西尼号2011年某次近距离飞越时所拍摄的2张照片 。
影像显示土卫十二面向土星半球的部分区域,而此区的表面上则满布著撞击坑和沟状结构。
雷神的头盔与海鸥
这二团形似海鸥与鸭子的星云,并非是唯二让人联想到飞行的宇宙云。
在这片位于大犬座方向、宽将近7度的宽广地球夜空视野里,海鸥与鸭子展翅高飞。
左方由两团发射星云构成的庞大海鸥(中左上方),头部是较明亮的NGC 2327,而较弥漫的IC 2177则是牠的翅膀。
依海鸥星云3,800光年远的距离来换算,其翼展约有250光年。
而右下角距离约15000光年远、远较紧实的”鸭子星云“,其跨幅仅有50光年。
编录号为NGC 2359的鸭子星云,是受到中心附近的极大质量炽热恒星的强烈恒星风吹袭而形成的。
鸭子星云厚实的身躯及侧翼,也为它博得雷神的头盔之称号。
日偏食的双重日出
看似有二轮太阳同时东升,这可能吗?
几天前,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莱斯库敏斯村(Les Escoumins)看出去,当时明亮的太阳正从地平线升起,而月亮恰好遮住部分的日盘,带来日偏食的现象,也造就了上面提到的这种奇景。
这部主题影片,以实时的速度呈现这场罕见的双重日出及它们在圣劳伦斯河面的倒影。
影片开头时,在远方云层的上方出现了2个亮斑,随后渐渐增长成2个明亮的角状结构,而它们其实是来自未完全食缺的日盘。
不久之后,食缺的太阳就升到地平线上方。
整体来说,带食的日出只持续不到2分钟,而这例日偏食持续的时间则长非常多。
尽管月亮每个月都会绕行地球一圈,但由于它的轨道略有倾斜,月亮通常会从太阳的上方或下方通过,并非每次都会造成日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TkbHJsqCZM?rel=0
达文西灰光
在这幅暮色时分的山景与夜空影像里,月龄26小时的新月,低悬在意大利多罗迈山脉嶙峋的轮廓后方。
这张1秒长曝光影像,则是摄于3月30日的月落时分。
当时,尽管月亮只有一抺银白区受到阳光的直射,然而朝著地球的正面,在明亮地球反射光的照耀下,其余的区域皆可见。
这种现象称为地照或月球灰光。
500多年前,达文西就曾描述过这种现象,并解释其成因为“地球海洋所反射的阳光,能够微微照亮月球的夜面”。
当然,行星反射的光都会微微照亮其卫星的夜面,因此地照只是行星照中最广为人知的例子。
滴水兽与日食
于法国巴黎白昼多云的天空中,圣母院西侧立面的滴水兽(石像鬼),以戏剧性的剪影之姿凝视著远方。
这幅摄于3月29日的长焦镜头影像,同时也捕捉到新月在日偏食期间,以明亮太阳盘面为衬托的戏剧性黝黑剪影。
这例高悬在巴黎上空的日偏食,拍照时的食象很接近约23%的最大食分。
这例日偏食发生于2025年第一个食季结束的前夕,紧接在3月13/14日的满月全食之后。
2025接下来的第二个食季里,将会出现的交食事件有9月7/8日的月全食及9月21日的日偏食。
不过,这例日偏食可见的区域只有南半球。(gargoyle 滴水兽、石像鬼)
IC 418: 万花尺星云
IC418奇特的纹理是如何产生的?
因为行星状星云IC418很像是一幅用循环绘图盘所画出来的图案,故有万花尺星云(Spirograph Nebula)的昵称。
至于IC 418特殊的纹理到底如何产生的呢,到现在为止,答案还不是很明确。
很可能和它中心的变星有关,这颗中心星会辐射出很紊乱的恒星风,使它的亮度常在几小时之内就会发生不规则的变光。
然而,有证据显示IIC 418过去并不是这么怪异。
在数百万年前,它可能和我们太阳很像,是个行为很规律的恒星。
即使在数千年前,IC 418也还是一颗寻常的红巨星而已。
不过,自从它核心的核燃料耗尽后,外层的气壳就开始膨胀,露出了影像中心的炽热中心星,这颗中心星将继续演化,最后成为白矮星。
而来自于中心星的辐射,则激发周围云气中的各种原子,发出五颜六色的辉光。
IC 418距离我们大约2000光年,它的大小约有0.3光年。
这张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假色影像,异常清晰的解析了这团星云的细微结构。
Gum 37与南天的蝌蚪云
这幅星空影像的主题,是星团NGC 3572的年轻恒星及其周围的明亮云气和黝黑尘埃。
而这些美丽的发射星云与星团,则位于近南极天空的船底座方向。
在这片望远镜视野中上方的NGC 3572群星,依此星团约9,000光年的距离来换算,跨幅约有100光年。
视野里,以哈勃色表上色的星际云气和尘埃,是孕育这个星团的母分子云(Gum 37)的一部分。
星云内受到年轻恒星的恒星风与辐射雕蚀而成的致密条状物质,很明显的指离活跃的年轻恒星。
而这些会让北天观星者联想到IC 410的蝌蚪云之长条状云气,本身可能是恒星正在形成之所在。
于接下来的数千万到数亿年之中,在重力潮汐及星团短命大质量成员星发生超新星爆炸的扰动下,此星团的气体与恒星终将分道扬镳。
观景台旁的月亮
人们通常只在夜晚观赏月亮,
其实,白昼时,月亮也经常高挂在天际。
只是在白昼明亮的天光里,月盘看起来颇为暗淡,也较难辨识。
想当然耳,高悬在白昼天空中、不停反射阳光的月亮,同样也会因绕行地球而经历月相变化。
对白天的赏月者来说,近满相的渐盈月及刚过满相的渐亏月,因为日耀区广宽,辨识上相对容易。
虽然白天看月亮说来有些违和,但月亮的身影其实也经常出现在都市的天空中。
而这幅摄于3月12日的长焦镜头影像,即可为证。
影像中,渐盈月恰好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一座热门的观景台后方冒出头来。
双黑洞的双重翘曲世界
如果一颗黑洞就已经够怪异了,那二颗会怎样?
这部细致的电脑视象影片,呈现源自一对互绕超大质量黑洞的吸积盘之光线,如何穿过极端强烈重力造成的翘曲时空。
这部模拟以不同的假色为吸积盘上色,2百万太阳质量黑洞周围的吸积盘为红色,而1百万太阳质量黑洞的吸积盘为蓝色。
以这对黑洞的质量来说,它们的吸积盘所辐射的光,大多在紫外光波段。
此外,这部影片 让我们得以同时见到每颗黑洞的正反二面。
源自这二颗黑洞的红光与蓝光,则出现在最内围、事件视界附近的光子层上。
于过去的十年之中,已明确的侦测到黑洞碰撞时发出的重力波,不过,超大质量黑洞合并事件仍有待发现。(photon sphere 光子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QcKIN9vj3U?re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