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影像:星团IC 348
有时候,最难见到的恒星才最有趣。
年轻的星团IC 348,照亮了周围的细丝状尘埃。
在韦伯太空望远镜最近发布的这张红外光影像里,这些卷曲细丝状尘埃带著粉红的色泽。
在可见光波段,这些尘埃以反射蓝光为主,因此星团周围的物质,会带著反射星云熟悉的泛蓝色调。
除了明亮的恒星之外,在IC 348 里还找到数个低温天体,这些天体之所以可见,则是它们在红外光波段很明亮。
假说认为这些天体可能是小质量的棕矮星。
支持这种说法的证据,包括侦测到一种不明的大气化学物质,而它很可能是先前发现于土星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
这些天体的质量似乎略大于已知的行星,仅是木星的数倍之多。
总之,迹证显示这个年轻星团拥有值得关注的天体,特别是指质量和行星相近、自由漂浮并未绕行任何恒星的棕矮星。
apod
猎户大星云中心的四边形星团
猎户大星云的中心有什么?
有四边形星团(Trapezium),而隶属于此星团的4颗明亮恒星,就位于这幅清晰宇宙影像的中心附近。
聚集在半径约1.5光年区域里的这4颗星,则是这个猎户大星云紧密星团的众多恒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群。
源自四边形星团成员星、主要是其中最明亮的Theta-1
Orionis C的电离性紫外光辐射,驱动这个恒星形成区复合体发出各种波段的可见光。
这个年龄约3百万年的猎户大星云星团,在形成之初更为紧实,而动力学研究指出,当初失控的恒星互撞,可能产生了一个质量超过100倍太阳的黑洞。
而如果星团内有黑洞,就可以解释为何四边形星团成员星的运动会如此高速。
猎户大星云离我们约1,500光年远,因此这颗黑洞可能是离地球最近的黑洞。
日晕与太阳
地球绕行太阳的轨道并不是圆形,而是椭圆。
地球在椭圆轨道上最靠近太阳的点称为近日点。
今年的近日点出现在世界时1月2日01:00,当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离太阳最远的远日点要近约500万公里。
想当然耳,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并不能决定季节,也不会影响日晕的大小。
不过,在这幅于德国黑罗尔德施塔特镇附近的郊区漫步所拍摄的影像里,当太阳隐身在高大树干的后方时,倒是更容易看到这种宽22度、环拱在太阳周围的美丽圆形冰晕。
日晕的22度张角,则是由漂浮在地球大气高层的六角形冰晶所决定的。
肉眼几乎可见的猎户座
你认得这个星座吗?
尽管它是天空中最容易辨认的星群之一,但这种与肉眼所见比较更加完整的猎户座,只有透过长曝光数位相机成像及电脑后制处理才得以显现。
在此影像里,带著深橙色调的低温红巨星参宿四,是位于左上角的最明亮恒星。
猎户座的炽热泛蓝恒星数量众多,其中,右下角的超巨星参宿七,亮度足以和左上角的参宿四相抗衡,而右上角的亮星则是参宿五。
距离我们全约为1,500光年远的猎户腰带三星,皆诞生于猎户座备受研究的星际云里。
猎户腰带下方有一片明亮但模糊的光斑,它看来或许也有点眼熟,这是因为它是名为猎户大星云的恒星孕育室。
最后是肉眼勉强可见但相当引人注目的巴纳德环,这团环拱在猎户腰带和猎户大星云周围的庞大发射星云,是由猎户座摄影先锋巴纳德发现于100多年前。(Betelgeuse 参宿四; Rigel 参宿七; Bellatrix 参宿五; Barnard's Loop 巴纳德环; Hatysa 伐三; Alnitak 参宿一; Alnilam 参宿二; Mintaka 参宿三; Saiph 参宿六; Cursa 玉井三-波江座)
美国号与宁静海
请取出你的红/蓝眼镜,来观赏这幅呈现另一颗天体的精采立体图。
这片景观是由阿波罗17号任务指挥官色南,摄于1972年12月11日,时值降落月表的前一个绕月轨道。
这张立体影像组合自二张照片(AS17-147-22465、AS17-147-22466);拍照时,他和施密特博士位于挑战号登月舱内,正好飞越阿波罗17号在金牛-利特罗峡谷内的预订著陆点之上方。
在这片视野的中心处,受阳光照耀的宽广山头名为南方高地 (South Massif),而它左方则是谷底部分隐没在暗影里的金牛-利特罗峡谷。
位于影像前景、在绕月轨道上、由艾文斯所驾驶的美国号指挥舱,刚好出现在南方高地的顶峰上方。
而在山头的后方,月球临边的附近,则可见到宁静海。
预定在2025年9月之后,会有阿提米丝2号任务的4位太空人,在发射升空、绕行月球之后返回地球。
2小时30分钟期间的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最庞大的气态巨行星,自转速度也是最快,不到10小时就自转一圈。
不过,这颗气态巨行星的自转与固态物体有别。
木星极区的一天约为9小时56分钟,而在赤道附近则缩短为9小时50分钟。
这颗巨行星的快速自转产生了强大的喷射气流,将其云层分隔成环绕行星的暗带和亮区。
在这幅1月15日晚、用相机及小望远镜摄于法国巴黎近郊的清晰序列影像里,可以轻易的用来追踪木星的快速自转。
这颗巨行星位于赤道以南的庞大风暴系统(大红斑),随著它进行自转,从左向右移动。
这个从左下角向右上角伸展的影像序列,整个的时间跨度约为2小时30分钟。
猎鹰号重载火箭之返回喷燃
在12月28日晚,猎鹰号重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甘迺迪航太中心发射升空,成为这型火箭可重复使用的侧助推器之第五次发射。
在飞行起始约2分20秒之后,它的2个侧助推器与火箭的核心级分离。
从助推器分离后开始,这幅涵盖约3分钟期间景观的影像,记录了这对助推器在返回地球著陆区之前,所进行的精采返回喷燃操控。
虽然并未尝试回收猎鹰重载火箭的核心级,但二个侧助推器都成功著陆,可以再次飞行。
这些侧助推器之前的四次飞行之中,包括去年10月发射美国航太总署的灵神小行星(Psyche)任务。
毕宿一:有行星的恒星
毕宿一距离我们146光年。
毕宿一是K型的红巨星,温度比太阳低,半径约为太阳的13倍,光度则几乎是太阳的100倍。
这颗专有名为艾因(Ain)的巨星,是毕宿疏散星团的成员之一,它与更明亮的巨星毕宿五构成金牛的眼睛。
周围环绕著金牛座尘埃云的毕宿一,拥有一颗行星。
2006年用径向速度量测法所发现的这颗行星毕宿一b,是一颗比木星大、轨道周期为1.6年的气态巨行星。
虽然不能直接看到这颗系外行星,但在幽暗的夜晚,用肉眼可轻易见到它的母星毕宿一。
天文台与满月
北半球1月的满月有"狼月"之称。
在这片戏剧性的地球与月亮景观里,这轮新年度的第一个满月,从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后方升起。
而前景天文台直径6.5米的麦哲伦望远镜,则像一对天文巨眼凝视著远方。
这张照片是用长焦镜头摄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崎岖原野上,拍摄点离天文台约14公里远,与月球表面的距离约为384,000公里。
此外,阴历新年的第一个满月(亦称"雪月")将在2月24日东升。
冥王星的真实色泽
冥王星的真实色泽是什么?
科学家颇费了一些功夫才获得答案。
纵然新视野号太空船在2015年掠过冥王星时,回传了大量的影像,但要处理这些在摄于多波段的影像,以近似人类的肉眼之所见,是件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新视野号取得原始数据的三年后,工作的成果如这幅主题影像所示,同时它也是至今冥王星最高分辨率的真实色泽影像。
影像中,可见到淡色的心形汤博区,而西半球则是意外平滑由氮冰覆盖的史泼尼克高原。
新视野号发现这颗矮行星,具有由色泽略有差异的多个区域组成之复杂表面。
不过整体来说,冥王星近乎棕色,而它暗沉的色泽,主要来自被太阳紫外光催化的少量表面甲烷。
SLIM登陆月球
有新的著陆器登上了月球。
将近2星期前,日本的"小型登月探测器(SLIM)"在下降时布署了2部月面车,然后主著陆器才著陆。
2部月面车中较大的一部,可以像青蛙一样跳跃,而体型和棒球相近的另一部,则可如变形金刚一样开展后移动。
在较小的月面车所拍摄的这幅主题影像里,即可见到昵称为"月球狙击手"的主著陆器。
检视这张影像就会发现月球狙击手的推进器是朝上,这意味著著陆器相对于下降时的姿态是上下颠倒,而相对它预期的著陆姿态则是侧向。
其结果之一是:月球狙击手的太阳能板不在预期的指向上,因此必须减少和调整著陆器的供电。
SLIM著陆器已经成功完成其技术展示的主任务,然而却无法在明天开始的月球夜晚里运转。
阿波罗14号:蝎心号登月舱的景观
1971年的2月5日,阿波罗14号的蝎心号登月舱降落在月表。
在即将离开月表前,太空人
艾德.米切尔透过观景窗拍下一系列照片,后来由阿波罗月表日志编辑艾瑞克.琼斯并接成这幅高解晰影像。
影像呈现从登月点,越过弗拉毛罗高地往西北眺望的景观。
当时阿波罗14号的太空人,已完成他们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月表漫步。
前景最醒目的物件是模组式设备搬运车 (MET),它是用来搬运工具和样本的二轮人力推车。
在地平线的中间附近,可见到宽1.5公尺名为乌龟的月岩。
乌龟岩下方的浅坑里,则可见到被米切尔当成标枪掷出的取样设备之白色长柄。
米切尔的月表伙伴、也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美国太空人艾伦.薛波,把另一个采样工具当成六号铁杆,击出2颗高尔夫球。
其中之一,就是米切尔掷出的标枪下方之白点。
灵巧号毁损转子叶片的影子
2024年1月18日,在稀薄的火星大气中进行第72次飞行时,灵巧号火星直升机上升到12公尺的高度,并在这颗红色行星上空盘旋了4.5秒。
不过,灵巧号第72次飞行的著陆并不顺利。
在下降的过程中,它于火星表面上空约1公尺高时,与毅力号火星车失去了联系。
在重新建立联系后,灵巧号回传了这张影像,主题是它的一个转子叶片的影子,显示叶片可能在著陆的过程中毁损了。
也因此,在探索火星的1,000多天之后,创史性的灵巧号以远超出预期的成就划下了飞行任务的句点。
昵称为"金妮"的灵巧号火星直升机,是在2021年的4月19日,成为首架在另一颗行星上实现自主动力控制飞行的飞机。
而在地球发射升空前,灵巧号的太阳能板下方,也特地附著了一小块来自首架在地球上进行动力受控飞行的飞机(莱特兄弟飞行者1号)左下机翼的材料。(Mars Helicopter Ingenuity 灵巧号火星直升机)
NGC 2170:天使星云的抽象画
这是画还是照片呢?
在这辐用宇宙画笔绘就的天体抽象画里,名为天使星云的尘埃云NGC 2170,于影像的中上方绽放光芒。
因反射邻近炽热恒星的星光而现踪的NGC 2170,附近还有其他的泛蓝反射星云、泛红小发射星云、数量众多的黝黑暗星云、和色彩缤纷的背景恒星为伴。
就像抽象画家经常以居家的物品为题材一样,在麒麟座 (独角兽)的这团大质量恒星诞生云之内,云气、尘埃和炽热恒星也是随处可见。
这团名为Mon R2的巨分子云,离我们非常近,其距离估计在2,400光年左右。
以此距离来换算,这幅"画布"的宽度超过60光年。
形似星系的火箭螺旋状烟尘
悬在地平线上方的物体是什么?
这团看似奇特邻近星系的物体,实际上是受到摄影者背后阳光照耀的火箭羽状烟尘。
尽管太空探险公司猎鹰9号火箭的发射地点,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然而火箭的推进燃料火光之可见区域相当宽广,这张摄于冰岛阿克雷里镇的主题照片即可为见证。
这艘庞大的太空船是在1星期前发射的,而这幅摄于发射后不久的影像,则是在发射烟尘消散前用智慧手机进行10秒长曝光所得。
就如同夜光云一样,这团烟尘之所以很明亮是因为暮曙光效应,意指对笼罩在夜幕下的地面观察者,如果所见的物体高悬、受到暮曙光时分太阳的照耀,会显得格外明亮。
而其螺旋的外观,可能是烟尘受到沿视线方向的强风之吹袭,被推挤成拔塞钻的形状,故在视线方向看似螺旋。
于这张精采影像的背景里,还可见到恒星和淡淡的泛绿和泛红极光。
极大望远镜与银河
南半球的冬季银河蜿蜒穿过这片夜空景观。
这片南眺的网络摄影机视野,是在3月11日当地子夜时分左右,摄于智利阿塔卡玛沙漠中心的幽暗夜空下。
在优美的弥漫星光弧下方,可见到庞大银河系的伴星系─大麦哲伦星系与小麦哲伦星系。
而位于在前景的,则是欧洲南方天文台的40米级极大望远镜(ELT)的建造地点。
座落在阿马索内斯山海拔3000米的山顶,目前正在建造的极大望远镜,将成为地球最大的天空之眼。(Extremely Large Telescope, ELT 极大望远镜;Cerro Armazones 阿马索内斯山)
满月与山影
离太阳3.14弧度的月相会是什么?
当然是满月啰。
即使月亮可能连续数天都看似满相,但真正的满月,只出现在月亮于黄道经度上与太阳相距π弧度(亦即180度)的时候。
也就是说,在地球的天空中,月亮与太阳反向。
在2020年3月9日那天,月亮于太阳西落时东升,离满相的瞬间仅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因此影像中这轮略扁的橙色月亮看起来仍是满相。
在特内里费岛 泰德国家公园内拍摄这张照片时,摄影者背对落日。
而从约3,500米高的泰德火山顶附近看出去,与落日反向的,还有这座山峰升起并伸入地球浓密大气里的三角形影子。
在左侧远方的棱线下方,可见到泰德天文台的白色圆顶。
今年的3月25日,月亮会再次与太阳相距π弧度,届时会因月盘穿过地球的半影而发生半影月食,满月将稍微变暗。
星系NGC 1055
位于海怪鲸鱼座方向,距离我们只有6千万光年远的庞大美丽螺旋星系NGC 1055,是一个小星系群的大型成员星系。
这个侧向我们、宽约有100,000光年的宇宙岛,略大于我们的银河系。
在上面这幅NGC 1055影像里,彩色带芒的恒星是近在我们银河系里的前景恒星。
不过,带著特征粉红色泽的恒星形成区,则散布在这个遥远星系纤薄盘面的蜿蜒尘埃带上。
这张深空影像,除了记录了更遥远的星系之外,还呈现了延伸到NGC 1055的鼓核和盘面上方及下方的盒状星系晕。
散布在星系晕里的暗淡的条状结构,可能是大约100亿年前,被这个庞大星系拆解的伴星系之零散碎片。
满月与蓝眼泪
夜晚有那些物体会发光呢?
这幅主题影像,呈现了夜晚的一例寻常与不寻常的发光体之组合。
其中,明月可能是最寻常、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发光体。
由于观察者位于地球赤道附近,故所见的满月几乎垂直西落。
当明月西沉时,地球大气里的空气和气溶胶偏好散射蓝光,使得这颗反射阳光的卫星,在地平线附近时带著泛红的色泽。
而影像里最不寻常的光,则是来我们较陌生、由浮游生物所发出的生物光。
这些微生物之所以发出蓝光,咸信是为了惊吓和震慑捕食者。
在此例里,生物光主要来自携带浮游生物的海浪拍打沙滩所触发的。
这幅影像是在1个多月前,摄于马尔地夫的索尼娃富士岛。
庞士-布鲁克斯彗星的涡旋状彗发
在下个月的日全食期间,可见到明亮的彗星。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寻常的巧合,则是因为庞士-布鲁克斯彗星(12P/Pons-Brooks)这次回访太阳系内围时,恰逢地球4月8日的日全食,而且与太阳相隔仅有25度。
目前,这颗彗星的亮度在裸眼极限附近,最佳的方式是使用双筒望远镜,在刚入晚天空的双鱼座内寻找它的身影。
不过纵然如此,庞斯-布鲁克斯彗星目前在相机的深空影像里,其景观已经相当精采。
这幅由3张特定颜色的照片组合而成的主题影像,呈现了这颗彗星变幻不定的淡蓝离子尾与泛绿的外层彗发,并突显彗发附近的涡旋状泛红气体。
而这颗庞大冰球彗星缓缓转动的彗核所释出的气体,咸信是造成这个涡旋的主因。
预测彗星未来的亮度,一直是相当困难的工作,而庞斯-布鲁克斯更是特别容易发生爆发的彗星,这让预侧4月8日当月亮遮掩太阳的日食期间,它的实际亮度会是多少变得格外的困难。
马卡莱恩星系炼的双眼
室女座星系团的中心有一群名为马卡莱恩炼的成串星系。
而马卡莱恩星系炼最吸睛的,则是这二个有马卡莱恩炼双眼之称的互扰星系NGC 4438(左)和NGC 4435。
这幅清晰特写影像所呈现的这二个星系,距离我们约5,000万光年,二者的间距约为100,000 光年,但是在过去的宇宙里,它们可能曾接近到相去只有16,000光年左右。
近距离接近时的重力潮汐,剥去了彼此的恒星、气体和尘埃。
质量较大的NGC 4438,勉强抓住了因碰撞而撕裂出去的大部分物质,而质量较小的NGC 4435则所存不多。
这幅呈现宇宙的星系拥挤区之精采深空影像,也捕捉到许多更遥远的背景星系。
春秋分的美丽日落
路的尽头有什么?太阳。
许多城镇都有东西向的道路,而每年有2天,太阳会从这些道路的正中央升起和落下。
在世界某些地方(有些是明天),今天就是其中一天:春分。
今天不但昼夜平分(“aequus”-“nox”),也是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的一天。
这幅影像所示的美丽乡村道路,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方向则太致是东西向。
这张主题影像其实是摄于2021年九月的秋分,但其几何对每年的春秋分皆适用。
在许多文化中,三月的春分为新季节的起点,通常为地球北半球的春季及南半球的秋季。
你最喜欢的街道是东西向的吗?在今天的日落时,只要一眼就能找出答案。
伽利略号的木卫二影像
1990年代末期在木星系统内旋绕的伽利略号太空船,拍摄了许多木卫二的精采影像,并找到这颗卫星冰封的表面之下,可能藏著一个全球性海洋的证据。
上图呈现使用更佳校准技术
重制的伽利略号彩色影像,以近似人类肉眼所见的色泽。
木卫二的长弧状龟裂,暗示表面之下有液态水。
而这颗大卫星,在绕行木星的椭圆轨道上所受到的引潮力搓揉,则是液态海洋得以存在的能源。
但更引人遐想的是:在暗无天日的海洋里,这种过程或许也提供生命滋长所需的能量,因而让木卫二成为寻找地球外生命的最佳天体之一。
目前在木星轨道上运行的朱诺号太空船,也曾多次飞越这个水世界,并回传许多影像及探索木卫二适居性的数据。
在今年十月,美国航太总署的木卫二快船号探测器将展开探索之旅,并规划要进行将近50次飞越,以不到25公里的间距掠过木卫二的冰封表面。(Europa Clipper 木卫二快船号)
南极的日全食
2021年底发生了只有南极才得见的日全食。
而为了捕捉这个特殊的景观,数架飞机特地飞在南极海域的云层下方。
于拍下的许多影像里,上面这张主题影像呈现其中较精采的一幅。
在这幅影像里,中心附近的亮区是太阳的外层日冕,其中心的暗区则是造成此次食象的月亮。
此外,在影像的左下角,可见到拍摄者所搭乘飞机的机翼和引擎,而另一架前来观赏日食的飞机,则出现在左缘附近。
全食日周围的暗区,称为影锥,而它之所以很黝黑,则是因为你我的视线恰好望入月亮所投射出的长长本影锥。
如仔细检视全食日附近的区域,不难找到出现在它右侧的水星。
不过,要看下次的日全食不用去世界的尽头。
在一个多星期后的2024年4月8日,日全食的全食带将划过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