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 不时用俄语小声说真心话的邻桌艾莉同学 🌕🌕🌑🌑🌑
感觉又看到了「人物因设定公式而存在」的新程度。情节走向是青春恋爱喜剧,观看体验提升主要来自作画上的阔绰。但因为艾莉的设定过于猎奇、政近的设定又过于刻奇,故事本身十分无聊。倒是周防有希这一款角色似乎比较少见,算是本片能留下的不多的印象。
秃象读观闻
看过 特殊身份 🌕🌗🌑🌑🌑
说不定当初爆料的内幕属实——观感很像是项目被借壳以后草草拼合收尾,故事完全乱套,摄制高度糊弄(乍看还以为是大学生拍DV),动作毫无特色。考虑到倒数第二场5-10分钟追车戏(全片唯一值得一看的桥段,为此加半星)里女主角几个动作完成得还不错,角色处处讨人嫌及以轻击重的物理破绽也不便强人所难,毕竟片子剧情线已寥落至此。男主角能让全片成为自己表演弱项的集合,也是很服。
讀過 半截墓碑下的往事 🌕🌕🌕🌕🌗
高的秘书和张明远的女儿撰稿,介绍高案内幕,非常精彩。王海光对本书的解读甚至可能都还是收敛的。看完第一反应就是「没人可以分裂帮会的,所有兄弟都会打你!」以高挑战刘之所以收得反效果,说到底就是七大以后党内皆以为「从头来过」,故而不仅维护七大树立的刘,反对张秀山翻61人案之旧账,且对高公然挑战七大以后党内组织局面皆有顾虑,结果导致主席潜意落空,而高之功狗命运亦就此确定。惟主席既知高层干部无人敢冒分裂党之大不韪再行挑战,其欲复行「甩石头」之谋,则惟有引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小辈也,遂开「天下大乱」之渐,不可收拾。
看过 新暗杀指令 🌕🌕🌕🌕🌑
故事类似《杀手》,但没那么絮叨。从谍战改到当代特工以后稍微不协调,不过谍战故事的无力底色给全片加分不少。分镜很舒服,男主角表演风格感染力强。败笔是土耳其女人角色的结局比较跌份,还不如把下线的光头老特工弄死哩。
看过 秘密会议 🌕🌕🌕🌕🌗
大会主席团主席的报告展现出了理论修养,振奋人心;大会是团结的大会,奋进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绝不能容许搞团团伙伙、阴谋诡计那一套;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代领导核心,实现了新老两代领导集体之间的过渡,党心所归,民心所向。底色是政治惊悚片(尤其是DQ掉人望最高的候选人的情节,感觉过于典型),但因为贯穿了信仰的要素,让纯粹的阴谋气氛淡化了不少,剧情更有力量。
看過 猎金·游戏 🌕🌗🌑🌑🌑
最大的问题是故事从内核到情节展开都毫无特色,给人感觉像是AI照着TVB金融智斗剧草率写的故事,然后再用AI把具体细节全都大陆化,像90年代流水线录像带港片的故事风格。中间狗粮企业的一段让人很不舒服(但影院里还是笑声多,男女都有)。摄影非常电视剧风格。几个主要的布景都很廉价,甚至觉得这片子可能制作成本很低。整体观感比《金手指》逊色得多。本片最大的亮点是道具:片中出现大量混淆真实性的品牌标识,寻找一闪而过的带标识道具(数量比想象中多)成为观看中的唯一乐趣。倪妮虽然只有些点缀戏份,但表演一骑绝尘(那几场戏里如果没有她的话,刘德华就会是灾难级出演)。男主女朋友的服装不错,让这个没什么特点的角色稍微呈现了些形象。
讀過 "毛泽东查刘少奇档案"真相调查 🌕🌕🌗🌑🌑
最大价值是介绍了张秀山回忆文字的形成过程。写作风格更像是组织调查报告而非史学著作,推得结论[也因此而]或许符合组织工作习惯,但颇乖常理。重点论点是:(1) 查档问题涉及少奇,仅是李纯六误将刘少猷与彼搞混;(2) 高干会议上罗瑞卿、张秀山、郭峰俱未提及查档事。大不合理处在于,倘若清档一事平凡若此,李怎可能仅以一名之近便轻将一劣迹直接牵连上大人物?必是先有人传话点出少奇之名,方于查档时有的放矢、有迹可寻。至于会议讲话,无非满洲一案疑云纯系历来肃反惯性,并无凭据,七四全会和座谈会都避谈,罗自不会凭空触「替他说一遍等于也有责任」之霉头;故而于会中诘问内情,而各人全不形诸文字,最终以含混处分李纯六了结。读完益信查档一事必定存在,只不过七四全会风云突变以后,高层忌讳,执行者不知全貌又意识到兹事体大,遂三缄其口、各不声张罢了。
读过 大不敬的年代 🌕🌕🌕🌗🌑
比较客气的评论是「标题党」——被标题吸引进来的人恐怕要失望。立意是笑话故事文类在近代的兴起——既非喜剧,亦非幽默的情绪本身(尽管书中的确谈到幽默),更非着重讨论政治讽刺。优点是破题破得好,把「笑」落到报刊上的笑话段子上,新颖而又可操作。缺点也正因于此——全书其实主要在谈论文类,对于关心「何以可笑」的读者而言就不太够劲;其破题分类虽然纤细但委实不尽直观。另外以中文读者阅读习惯而言,作者对笑话文本和超文本罗列太多、分析太少,读来浮光掠影。但凡作者能更贴近历史场景一点就能更好看,如文中对《何典》的介绍。
看過 海關戰線 🌕🌕🌑🌑🌑
推测剧本有巨大改动,故事对不上了,很多情节(如非洲战争情况)对故事没大帮助。倒数30分钟的追车戏和倒数25分钟的谢霆锋一打四都好看,其他动作镜头一般般。回国骤然告知两个人物退场,虽然知道多半是没拍够在糊弄,但觉得如此叙事倒也不无新奇。
讀過 普丁的復仇:威脅全世界的俄羅斯政權是如何形成的 🌕🌕🌕🌕🌑
作者对1990年代苏联解体后国家失败的看法过于轻佻,凡是轻视俄罗斯民族自尊心的段落都给人一种虚浮感。但对于普京如何制造异质于西方的意识形态迷宫的论述倒颇有启发。按照作者的说法,普京变为今日模样,乃是2012-2018年治理政策未能收效的结果,遂摇身一变以宣传机器、警察国家、历史主义话语、脑控德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对东欧的战争来制造新型统治秩序。作者另一有启发的观点是,战争前后普京宣传机器的背后话语其实是灌输世界末日观念,让人民在「要完」的潜意识中或选择幻想的狂热,或选择苟且偷生的冷漠,由此形成的便是普京维持战争与地位的民意基础。——听起来也确实有种设身处地之感。
讀過 明代女真史 🌕🌕🌕🌑🌑
课程讲义加工。比河内良弘同名著作更贴合现在的阅读习惯。创新有限,但尚可接受。本书最大的缺点是统稿工作不够彻底:讲明末以前的部分,有若干内容前后重复;讲明末努尔哈齐皇太极崛起的部分过于臃肿(甚至有种「这到底是明代女真史还是清前史」的感觉);最后介绍女真语言习俗的部分过于敷衍。
讀過 血色要塞 🌕🌕🌕🌕🌗
一战中奥匈帝国一座要塞的围城记,内容包括混乱而愚蠢的军事谋划,饥饿,被围社会的百态,种族清洗,以及奥匈帝国的陨落。被围心态那一部分非常有启发,联想到夷氛最甚之际的生活。
讀過 困守与反攻 🌕🌕🌕🌕🌕
冷战秘辛,介绍了台北当局在1950-1970年代之间尝试外交突围的种种动作,以及美国在1949年另作打算的种种努力,结合作者后著《蒋经国的台湾时代》食用更佳。提及的历史事实可以归结为三个层面的矛盾:既要维持大中华主权框架(并因此而不能认同侵占国土与分裂势力)又要贯彻反共意识形态(并因此而被迫与侵略和分裂行动处于同一意识形态阵营);要争取美国的军事庇护以图困守,却也必须吞下不能发动反攻、践行意识形态的苦果;力图效法大国谋求国际布局,争取国际地位和自身安全,但又受到大国主导下国际秩序的钳制,火中取栗而一再功败垂成。看完觉得叶公超实惨,各种烂事都有他。
看過 捍衛任務:復仇芭蕾 🌕🌕🌕🌕🌗
意外地好看,一扫本传后两部不够劲之阴霾(部分归功于时长控制)。主角动作敏捷,布拉格和小镇两个场景绷住,火焰喷射器及其克制招数都足够炫目。这个片子在大陆只扫到四千万票房,确实是赶上了坏时候。